出处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2376-2377,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
参考文献3
1 陈君石.食品安全-现状与趋势.中国食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 程劲松.我国当前食品质量控制的几个热点问题.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3 温铁军.论食品安全背后的污染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院,2008-1-816:42:18.
同被引文献19
1 GB/T22388-200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S].2008:2-12.
2 EURACHEM/CITAC(1995).Guide Quantilying uncertainty in analytical measurement[M].2th Edition,200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43.
4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9年第二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通报,2009-7-6.
5 刘峥嵘 等.食品安全风险系数模型的研究探讨.中华食品科技,2009,2(4):264-264.
6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及表示[S].[S].,..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4789.1-2008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3.
8 Newell DG, Koopmans M, Verhoef L, et al. Food-borne diseases - the challenges of 20 years ago still persist while new ones continue to emerge[J]. Int J Food Microbiol, 2010,139(Suppl 1):S3-S15.
9 倪星语,尚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96.
10 Lede I,Vlaar A,Roosendaal R,et al. Fatal outcome of Ba cillus cereus septicaemia[J]. Neth J Med, 2011,69 ( 1 ): 514-516.
引证文献5
1 刘洪涛,马安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奶粉中三聚氰胺的不确定度评定[J] .医学信息,2009,22(8):1515-1520. 被引量:1
2 左锡贵,聂菱.卫生检验在食品安全应急工作中的作用、现状及对策[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12):3006-3007. 被引量:6
3 黄军林,黄育英,罗炬,吕志海.某县市售食品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0):2569-2570. 被引量:5
4 徐飞,李剑,唐友凤,王鹏,王小龙.景区周边地区食品样品细菌检测结果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3,20(8):981-982. 被引量:1
5 李军伟,杨红歌.食品安全应急环境中的卫生检验[J] .时代金融,2010(7X):169-17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4
1 金自伟,王志,代俊,李啸,汪扬,陈雄.6种细菌菌数测定培养基的优化[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4,36(1):55-59. 被引量:2
2 赵建明.基层疾控系统卫生检测、检验现状浅谈[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8):2085-2086. 被引量:1
3 刘瑞兰,徐丽芳,范洪斌.浅谈基层食品安全应急检验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 .预防医学论坛,2010,16(11):1082-1083. 被引量:2
4 王苏华,邢光伟,陆荣柱,周丽萍,马洁.医学检验专业卫生理化检验的教学体会[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9):1139-1140. 被引量:5
5 苏小丽.卫生理化检验教学改革体会[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1,24(4):296-296. 被引量:1
6 黄军林,吕志海.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分离鉴定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6):867-867. 被引量:7
7 李芳,王苏华,邢光伟,王琰,沈海俊,陆荣柱.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食品理化检验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11):1654-1656. 被引量:13
8 张慧,陶大利,胡晶.HPLC法测定生乳中三聚氰胺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J] .生命科学仪器,2015,13(3):54-57.
9 闫兆凤,于京平,李作宁.某地部分市售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8):628-631. 被引量:1
10 袁平宗,王小龙,罗水斌,李传达.内江地区2012~2014年食源性沙门菌监测及耐药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4-5. 被引量:6
1 何伟英.论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J] .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09(11):291-293. 被引量:2
2 侯为道,张丽,杨梅,傅小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因素及监测与控制进展[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19(2):118-121. 被引量:11
3 赵贺春.食品污染与人体健康[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5,7(22):93-94.
4 罗群.入世将给我们带来什么[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17(3):6-7. 被引量:1
5 沈莹.食源性疾病的现状与控制策略[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0):2178-2180. 被引量:16
6 孙隆富,赵西梅.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J] .中国饮食卫生与健康,2004,2(4):1-4.
7 迟玉聚,于国防,石兴岭,王桂春,张传宝.食品卫生工作如何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J] .山东食品科技,2000,2(2):17-17.
8 廖鲁兴,王进喜,黄晓蓉,李立明.海峡两岸食品安全管理与标准比较分析研究[J] .检验检疫学刊,2012,22(4):68-72.
9 潘珍瑜,林萍,刘红,江建真.2005—2006年福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J] .职业与健康,2007,23(24):2291-2292. 被引量:3
10 任波.食品安全——脆弱的神经[J] .财经,2003,0(11):3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