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乡村文学的殉道者——赵树理创作行为的道德意义与历史功用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道德关怀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根本出发点。对他来说,小说创作首先是一种伦理行为,是一种讨论乡村生活的方式,是一个拯救乡村道德的平台,是一种试图为农民进行艺术"解困"的实践与探索。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他的道德关怀被批评家成功地转换为政治关怀。赵树理虽然因此而放弃了文学的全面继承与创造、人物形象的现代建构、文学语言应有的优美,但却肩负起比审美建构更重要的历史使命,升华出超越在审美之上的道德意义、献身精神和人格力量。
作者 陈非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9-153,共5页 Academic Forum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基金项目"40年代解放区小说创作研究"(07SJD750013)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贺仲明.文化代言者与“根”的意味[J].中州学刊,2001(6):43-47. 被引量:5
  • 2陈思和.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A].陈恩和自选集[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 3毛泽东选集(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4.毛泽东选集(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5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A].胡采.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文学运动·理论编(一)[C].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730.
  • 6周杨.论赵树理的创作[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赵树理专集[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 7泽然.农村剧团的旗帜[N].人民日报(晋冀豫鲁),1947-05-03.
  • 8延安文艺丛书·秧歌剧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 9陈非.两种身份 两种写作——比较赵树理与知识分子作家对乡村与农民的不同解读[J].学术论坛,2006,29(9):142-146. 被引量:2
  • 10蔌野修二.《访赵树理故居》,收入《赵树理研究文集·外国学者论赵树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105页.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4

  • 1了之.爱情有没有条件.文艺报,1957,(3):54-54.
  • 2高默波.书写历史:高家村[J].读书,2001(1).
  • 3赵树理.谈谈花鼓戏:三里湾.[M]//赵树理文集:第4卷.北京:工人出版社,1980.
  • 4王彬彬.赵树理语言追求之得失[J].文学评论,2011(4):141-148.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