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福建茶树品种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简述了福建茶树品种资源收集与保存概况,介绍了我省在茶树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细胞学、酶学等方面鉴定评价以及利用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我省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作者
叶乃兴
郭吉春
机构地区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福建茶叶》
1997年第1期42-45,共4页
Tea in Fujian
关键词
福建
茶树
品种资源
收集
保存
特性鉴定
分类号
S571.10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14
引证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56
参考文献
12
1
陈德华,谢逸安.
武夷名丛征集与整理情况初报[J]
.福建茶叶,1996(1):28-30.
被引量:5
2
叶乃兴,郭吉春.
我所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成就与展望[J]
.茶叶科学技术,1995(3):13-16.
被引量:3
3
庄国霖,叶锦凤.
乌龙茶茶树品种研究的进展[J]
.福建茶叶,1994,17(1):2-4.
被引量:5
4
詹梓金,林朝清,池玉洲.
4个茶树不孕品种的细胞学及遗传背景[J]
.茶叶科学,1993,13(2):115-120.
被引量:3
5
陈荣冰,郭元超.
筲绮种母子代染色体核型分析[J]
.茶叶科学,1990,10(1):25-28.
被引量:3
6
梁月荣,刘祖生.
茶树核型的分类学意义初探[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0,16(1):88-93.
被引量:7
7
梁月荣,刘祖生.5个茶树无性系品种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J]茶叶科学,1988(02).
8
屈文琦,陈兴琰,陈国本.茶树无性系品种的染色体组型及其变异性的研究[J]福建茶叶,1987(03).
9
屈文琦,陈兴琰,陈国本.三倍体无性系品种—政和大白茶的染色体组型分析[J]茶叶通讯,1987(03).
10
谭永济.三倍体茶树染色体的核型分析[J]中国茶叶,1986(06).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郭吉春,叶乃兴,胡晓东.
乌龙茶品种花器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J]
.茶叶科学技术,1992(4):29-32.
被引量:3
2
叶乃兴.
茶树叶片形态性状的遗传分析[J]
.茶叶科学技术,1991,0(1):6-10.
被引量:3
3
陈荣冰.
茶树主要品种的春梢生育期及其遗传分析[J]
.茶叶科学技术,1991,0(4):21-26.
被引量:3
4
郭元超.
茶花两性结构类型的演化趋势与遗传动向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1991,11(1):13-20.
被引量:12
5
郭元超.
武夷类群的地理分布与演化特征[J]
.茶叶科学简报,1994(3):4-10.
被引量:7
6
郭元超.
佛手茶特异型性状的遗传与变异[J]
.茶叶通讯,1990(1):7-12.
被引量:2
7
李斌,陈国本,郑永球.
邦崴大茶树等5个大叶茶的染色体组型分析[J]
.茶叶科学,1996,16(2):119-124.
被引量:26
8
陈瑞阳,宋文芹,李秀兰.植物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去壁、低渗法及其在细胞遗传学中的意义[J]遗传学报,1982(02).
9
梁月荣,刘祖生.5个茶树无性系品种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的研究[J]茶叶科学,1988(02).
10
屈文琦,陈兴琰,陈国本.茶树无性系品种的染色体组型及其变异性的研究[J]福建茶叶,1987(03).
共引文献
19
1
陈常颂,游小妹,陈荣冰.
福云天然杂交种花器形态性状变异分析[J]
.福建茶叶,2008,31(4):19-21.
被引量:1
2
庄伟建,王湘平,林俊芳.
6个茶树品种染色体C-带的研究[J]
.茶叶科学,1992,12(2):127-132.
被引量:1
3
王建林,何卫中,潘正贤,丁四芳.
景宁白茶种质资源调查与育种[J]
.茶叶,2004,30(3):167-168.
被引量:11
4
曾贞.
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利用[J]
.茶叶通讯,2004,31(3):14-19.
被引量:4
5
陈荣冰.
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J]
.茶叶科学简报,1994(4):1-4.
被引量:2
6
庄伟建,王湘平,林治良.
茶树栽培种核型的研究[J]
.华南植物学报,1992(1):28-34.
被引量:5
7
叶乃兴,郭吉春.
我所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成就与展望[J]
.茶叶科学技术,1995(3):13-16.
被引量:3
8
赖明志.
适制乌龙茶品种茶树田间光合特性[J]
.茶叶科学,1997,17(2):189-192.
被引量:15
9
陈荣冰,姚信恩,黄福平.
福建乌龙茶品种资源研究概述[J]
.福建茶叶,1997,20(3):14-17.
被引量:6
10
林平,赵东.
平阳特早茶研究[J]
.茶叶,1998,24(4):200-20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14
1
杨阳,刘振,赵洋,梁国强.
湖南省主要茶树品种分子指纹图谱的构建[J]
.茶叶科学,2010,30(5):367-373.
被引量:32
2
曾震中.
茶为山兴 山以茶显——武夷山岩茶文化璀灿夺目[J]
.农业考古,1992(2):10-13.
被引量:2
3
史玉荣,刘祖生.
茶树产量早期鉴定的研究——扦插苗性状与茶树单株产量的关系[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2,20(S1):40-47.
被引量:13
4
黄福平,梁月荣,陆建良,陈荣冰,Mamati G.E.,孙庆磊.
乌龙茶种质资源种群遗传多样性AFLP评价[J]
.茶叶科学,2004,24(3):183-189.
被引量:33
5
陈亮,杨亚军,虞富莲.
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展望[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4):389-392.
被引量:97
6
陆德彪,童启庆.
茶树品种抗旱性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关系[J]
.茶叶科学简报,1994(2):20-24.
被引量:6
7
刘祖生,周巨根.
30年来我国茶树育种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1994,14(2):89-94.
被引量:22
8
刘祖生,梁月荣,周巨根,赵东,陆建良.
茶树育种与遗传研究50年基本总结[J]
.茶叶,2005,31(1):3-8.
被引量:18
9
王立,曾勤.
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J]
.中国茶叶,1994,16(1):8-9.
被引量:9
10
张天福.
茶树品种与制茶工艺对乌龙茶品质风格的影响[J]
.福建茶叶,1994,17(3):5-7.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22
1
曾贞.
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利用[J]
.茶叶通讯,2004,31(3):14-19.
被引量:4
2
曾贞,罗军武.
茶树育种早期鉴定遗传标记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05,32(4):4-9.
被引量:12
3
叶乃兴.
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品种创新[J]
.福建茶叶,2006,29(3):2-4.
被引量:21
4
陈荣冰,姚信恩,黄福平.
福建乌龙茶品种资源研究概述[J]
.福建茶叶,1997,20(3):14-17.
被引量:6
5
郭玉琼,赖钟雄,吕柳新,林腾辉,陈菁.
福建乌龙茶种质离体保存研究Ⅰ.成年茎段无菌系建立[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6):587-591.
被引量:6
6
刘振,姚明哲,王新超,陈亮.
基于EST-SSR的福建地区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5):1720-1727.
被引量:34
7
姜燕华,段云裳,王丽鸳,周健,曾建明,成浩.
福建茶树品种的SSR分析及其人为选择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2010,30(3):12-16.
被引量:11
8
杜起洪.
福建省茶树良种优势面临的新问题[J]
.福建茶叶,1999,22(2):35-37.
被引量:3
9
游小妹,陈常颂,林郑和,陈志辉,钟秋生.
金萱杂交创新种质的初步筛选鉴定[J]
.茶叶科学技术,2011(4):19-23.
被引量:4
10
游小妹,陈志辉,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
六杯香等5个绿茶品种区域试验[J]
.福建农业学报,2012,27(7):717-72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56
1
马建强,姚明哲,陈亮.
茶树遗传图谱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2010,30(5):329-335.
被引量:16
2
彭少平,顾振纶.
商品茶的分类与茶多酚含量的比较[J]
.福建茶叶,2005,28(2):32-33.
被引量:3
3
林金科,卢建华,吴晖,陈炜,李秀峰.
外源诱导物WAT对茶树新梢儿茶素含量的影响[J]
.茶叶科学技术,2005(3):10-12.
被引量:2
4
杨如兴,陈键.
乌龙茶科技创新及其产业的发展趋势[J]
.茶叶科学技术,2006(1):17-19.
被引量:2
5
叶乃兴.
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品种创新[J]
.福建茶叶,2006,29(3):2-4.
被引量:21
6
吴金松.
茶树良种的引种分析[J]
.广东茶业,2007(4):7-9.
被引量:1
7
李兰,江用文,熊兴平,朱建淼.
我国茶树种质资源地区分布及部分植物学性状分析[J]
.中国茶叶,2008,30(5):17-20.
被引量:10
8
刘本英,周健,许玫,唐一春,王丽鸳,成浩,张小飞,王平盛.
云南大理茶与福鼎大白茶种间杂交幼胚的组织培养及亲子鉴定[J]
.园艺学报,2008,35(5):735-740.
被引量:27
9
刘振,姚明哲,王新超,陈亮.
基于EST-SSR的福建地区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5):1720-1727.
被引量:34
10
杨阳,刘振,赵洋,梁国强,赵熙.
利用EST-SSR标记研究黄金茶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J]
.茶叶科学,2009,29(3):236-242.
被引量:31
1
梁峰,翁月桂.
世界主要谷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与保存[J]
.世界农业,1985(7):23-25.
2
房经贵,房伟民,章镇,蔡斌华,高志红,陈翔高,褚孟嫄.
南京农业大学梅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S2):19-22.
被引量:4
3
李颖,毛培胜.
燕麦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72-76.
被引量:39
4
晏嫦妤,罗军武.
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6,29(2):13-15.
被引量:5
5
邓少春,梁名志,刘本英,包云秀,陈春林,田易萍,孙承冕,解星云.
云南省茶树良种繁育研究进展[J]
.中国热带农业,2014(6):32-36.
被引量:2
6
杜雄明,周忠丽,贾银华,刘国强.
中国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J]
.棉花学报,2007,19(5):346-353.
被引量:32
7
李志勇,师文贵,李鸿雁,李兴酉.
我国披碱草属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J]
.四川草原,2006(5):27-29.
被引量:6
8
徐宁,程须珍,王素华,王丽侠,赵丹.
小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9(3):392-396.
被引量:4
9
农艺学[J]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8,14(4):1-2.
10
张承万.
东南亚各国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现状[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6(1):51-52.
被引量:7
福建茶叶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