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隐喻认知功能与语义重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基础,从传统隐喻和现代隐喻认知角度,论证了对隐喻的理解不仅仅是一个语义解码过程,还是在最佳关联原则指导下寻求本体和喻体间最佳相关的认知推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隐喻语义的重新建构。
作者
娄伟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6期109-110,共2页
Journal of Hotan Normal College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关联理论
认知功能
语义重构
分类号
H0-06 [语言文字—语言学]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1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束定芳.
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J]
.外国语,2004,27(3):26-34.
被引量:166
2
何自然,冉永平.
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3):3-10.
被引量:354
二级参考文献
8
1
Eco, U. The semantics of metaphor[A]. In Innis,R E (ed.) 1985.
2
Gibbs, R. The Poetics of the Mind[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3
Jakobson, R. Closing statements: Linguistics and Poetics[A]. In Innis, R E (ed.) 1985.
4
Innis, R E Semiotics, an Introductory Anthology[C].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5.
5
Lakoff, G & Johnon, M Metaphors We Live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6
Lakoff, G & M Turner.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7
Langacker, R. Concept, Image and Symbol: the Cognitive Basis of Grammar[M].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1999.
8
束定芳.
论隐喻与明喻的结构及认知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2):102-107.
被引量:57
共引文献
517
1
陈燕婷.
基于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hand”隐喻义与转喻义的使用情况[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33):46-50.
2
庞晓红.
认知视域的一词多义研究——以常用词汇right为例[J]
.校园英语,2020(34):238-240.
3
马雯.
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转喻分析[J]
.现代英语,2020(12):84-87.
被引量:1
4
杨万成.
近二十年国内汉语话语标记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2):111-119.
被引量:1
5
龚睿超,毛智慧.
汉英“虎”动物习语的隐喻相似性基础[J]
.汉字文化,2022(20):164-166.
被引量:1
6
罗希.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析庭审话语标记语[J]
.广东经济,2017,0(3X):285-285.
7
陈安慧.
话语标记语so的语用功能辨析[J]
.科教文汇,2007(20).
被引量:1
8
唐斌.
会话中话语标记语Yes的语用功能分析[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3):154-157.
被引量:5
9
束定芳.
绰号的认知语言学分析——以《水浒传》中108将绰号为例[J]
.外语学刊,2009(2):29-32.
被引量:29
10
许家金.
话语标记的现场即席观[J]
.外语学刊,2009(2):83-87.
被引量:23
1
曹刿生.
传统隐喻与现代隐喻认知推理模式——从关联理论角度透析隐喻认知功能和语义重构[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109-111.
被引量:1
2
李秀英.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形式及语义重构[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4):68-70.
被引量:1
3
李红宇.
文化语境与翻译连贯[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5):137-140.
4
王初明.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义重构[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3):62-68.
被引量:12
5
吴恩梅.
隐喻认知功能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14):47-49.
被引量:2
6
杨树芳.
英语词汇学习中隐喻能力的培养[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1):80-82.
被引量:3
7
闻华,贾雨.
浅论“隐喻”认知功能的意义[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0):124-125.
8
朱耕.
隐喻的认知功能与外语教学[J]
.中州大学学报,2009,26(5):75-77.
被引量:1
9
白臻贤.
介词“into”的意象图式及其语义扩展[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4(6):1-2.
10
於泽明,李雪松,王帅.
跨语言文化视角下的词汇系统不对应性——以汉英颜色词为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124-125.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