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的守望者——读田志平先生《戏曲舞台形态》
出处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5-128,共4页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
-
1王非.论李渔的戏曲剧本个性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126-127.
-
2李春熹.戏曲演员的情感体验[J].文艺研究,1985(3):96-106. 被引量:1
-
3郑雪来.略论布莱希特演剧理论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异同[J].文艺研究,1980(4):135-144. 被引量:2
-
4陈维昭.上古先秦之“乐”与戏曲元素[J].求是学刊,2007,34(6):118-123. 被引量:1
-
5吴新雷.《牡丹亭》台本《道场》和《魂游》的探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1):87-92. 被引量:1
-
6张体坤.从“生活”到“舞台”——论“十七年”话剧的舞台形态与观念变革[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91-95. 被引量:3
-
7李威.中国传统戏曲与莎士比亚戏剧舞台形态的比较[J].戏剧丛刊,2009(5):16-19. 被引量:1
-
8梁燕.齐如山的戏曲脚色论[J].当代戏剧,2009(2):17-19. 被引量:1
-
9元鹏飞.净脚新考[J].中华戏曲,2010(1):232-246. 被引量:2
-
10李利宏.心灵絮语[J].中国戏剧,2009(8):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