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孕产妇凝血因子变化及意义探讨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孕产妇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9例孕产妇血清分为三组:足月产妇(55例)、非足月产妇(流产和顺产21例)、足月病理产妇(子痫、死胎133例)。应用北京思达高诊断技术有限公司STAR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采用全自动定量免疫比浊法检测AT3、D-2聚体、PT、PA、Fib、APTT。结果三组中非足月产组中位年龄37.2岁(23~39岁),凝血因子中Fibx±s在足月产妇和足月病理产妇各为4.57±0.92、4.65±1.03,P>0.05;但其异常率却为72.7%、75.89%,P>0.05;Fib高伴有其他凝血因子异常在两组中各占20%和36.6%,尤其后者以6种凝血因子不同组合/单一异常计45例占44.5%。结论高龄产妇易流产和早产。Fib的升高与孕龄相关,在足月病理产妇中常伴有多种凝血因子的异常,应重视监测围产期特殊生理状态反应导致的病理性异常。
作者 朱琳 卡米拉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0期138-139,共2页 China Practical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0

  • 1张师前,杨文浩,张铭湘,柳宾植.妊高征患者血小板抗氧化酶活性及α颗粒膜蛋白的测定[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8):461-464. 被引量:8
  • 2吴国新 李建勇 等.血小板表面与血浆内颗粒蛋白(GMP-140)的测定及意义[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2,13:99-101.
  • 3张启良 风问睦美 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β-TG和PF4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0,11:172-174.
  • 4汪钟,现代血栓病学,1997年,460页
  • 5张师前,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年,31卷,461页
  • 6乐杰,妇产科学(第4版),1996年,113页
  • 7吴国新,中华血液学杂志,1992年,13卷,99页
  • 8王鸿利,血栓与止血.检验技术,1992年,118页
  • 9Wu G X,Noun Rev Fr Hematil,1990年,32卷,231页
  • 10张启良,中华血液学杂志,1990年,11卷,172页

共引文献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