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在对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和对社会的整合价值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儒家文化在东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社会整合的作用,提出对以往的现代化模式应重新认识,指出儒家文化的人本主义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以及社会整合功能必将对当代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
向春玲
机构地区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出处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43,共5页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T.C
关键词
人本主义
内圣外王
天人合一
分类号
G04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75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5
1
[美]刘易斯·A·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M].石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477.
2
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58.
3
[美]埃德温·赖肖尔.日本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4
[韩]金日坤.儒教文化圈的伦理秩序与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5
[美]D·P·约翰逊.社会学理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共引文献
23
1
游博.
冷战后中日关系中历史认识问题激化的日本文化因素[J]
.理论导刊,2006(12):104-105.
被引量:1
2
郭修金,虞重干.
村落体育的主要特征与社会功能探析——山东临沂沈泉庄的实地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3):33-36.
被引量:31
3
赵小军.
提升自治县政府行政执行水平的策略思考[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11(1):135-137.
被引量:1
4
尹业香,郭定.
近代日本侵略扩张的文化探析——兼论二战以来日本难以认罪的原因[J]
.湖北社会科学,2009(10):116-119.
被引量:2
5
刘刚.
我国当代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对社会政治和谐构建的影响[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109-113.
被引量:2
6
李世龙,孟凡东.
论儒家现代性的结构要素[J]
.北方论丛,2010(5):100-103.
7
宋彭.
现代化道路上的分裂与整合——辛亥革命与明治维新后中日两国不同国家状态的原因探析[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25(2):86-90.
8
何宛昱,刘旭升,代玉.
试析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教育的改造[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3):77-78.
9
孟晓旭.
“前原外交”与中日关系[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4):13-21.
被引量:4
10
田庆立.
战后初期日本国家战略的三大转变及其原因分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48-5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75
1
杨胜利.
先秦儒家“中庸”思想的发展脉络——从孔子到孟子[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3):77-80.
被引量:2
2
张春祥.
对警察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4,16(3):88-91.
被引量:6
3
孙有祖.
谈孔子及儒家文化[J]
.椰城,2008(10):63-64.
被引量:1
4
罗景旗,钟启顺.
略谈儒家文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5):53-54.
被引量:2
5
张兆端.
中西警察文化观念发展述略及比较研究(三)[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3(3):26-28.
被引量:2
6
刘家和.
先秦儒家仁礼学说新探[J]
.孔子研究,1990(1):23-32.
被引量:34
7
崔玉宾.
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思想解读[J]
.芒种,2012(13):159-160.
被引量:7
8
孙文德.
公安部门人性化执法实践与启示[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19(4):161-164.
被引量:7
9
黄洋.
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J]
.历史研究,2001(5):100-107.
被引量:64
10
张逸云,詹世友.
从公共意志到公共理性——对西方政治伦理发展的鸟瞰式论述[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3):59-6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3
1
张莉.
对“国学热”的冷思考[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1(1):234-235.
被引量:2
2
王新红.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转换和复兴[J]
.昆明学院学报,2009,31(4):68-71.
3
陈晓军.
儒家文化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迪[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101-103.
被引量:3
4
郑松辉.
儒家文化观与近代潮商经营理念[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6):31-36.
被引量:8
5
李默菡.
宪政语境下权利与权力调和的路径新探——通过法律实现社会和谐[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15.
6
庄萍萍.
基于发展视角探讨儒家文化对教育的影响[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4):162-164.
7
张静.
先秦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4):97-97.
8
王利平.
儒家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
.芒种,2013(5):203-204.
9
陈宏斌.
警民关系视野下的公安机关组织文化建设研究[J]
.公安研究,2014,0(9):52-59.
10
周晓.
全球化视域下儒家文明的对外传播困境[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5(1):92-9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董政波.
浅析儒家仁义思想的现代价值发展[J]
.汉字文化,2023(22):193-195.
被引量:1
2
谢舜龙,池小东.
潮商文化与企业公共关系管理[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9):161-163.
被引量:1
3
刘林.
生命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应然诉求[J]
.文教资料,2011(23):218-220.
被引量:1
4
孙贤奎.
燃烧技术与能源利用[J]
.涂料工业,2000,30(5):22-24.
被引量:1
5
张炎鑫,吴丹丽.
基于潮商谋略俗语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微课程设计开发——以“非系统风险防范的可能途径”一节为例[J]
.教育观察,2018,7(23):107-109.
被引量:1
6
谢清果,祁菲菲.
中西传播理论特质差异论纲[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11):30-35.
被引量:11
7
曾勤.
论儒家音乐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J]
.四川戏剧,2017(12):173-174.
被引量:6
8
尤文梦.
依托儒家德育思想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1):27-31.
被引量:3
9
康志平.
潮商文化融入地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研究——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0,10(5):6-12.
被引量:1
10
康志平.
潮商文化在地方高职院校传承创新研究——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121-124.
被引量:1
1
覃祚建.
论大众文化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挑战[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1):65-67.
2
丑晶.
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发展[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3(4):33-35.
被引量:2
3
王露.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视域中的“人本主义”思想[J]
.黑龙江史志,2008(9X):7-7.
4
曲洪志,谭延敏.
文化建设与社会整合[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61(1):193-195.
被引量:2
5
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区别[J]
.学术月刊,2006,38(3):152-152.
6
卢诚.
论岭南冼夫人文化精神及当代价值[J]
.改革与开放,2013(6X):186-187.
被引量:7
7
黄渊基.
文化差异与价值整合:多元文化冲突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J]
.湖南社会科学,2014(4):7-9.
被引量:5
8
刘红艳,骆莉.
浅析韩国现代化模式中的文化因素[J]
.湖北社会科学,2006(2):138-140.
9
胡键.
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国的视角[J]
.社会科学,2011(5):4-13.
被引量:60
10
吴灿新.
民族精神的涵义与价值[J]
.学术研究,2003(11):84-87.
被引量:11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