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台湾科学史学之特色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台湾科学史学开创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在经历60年代中、晚期的一段短暂的低谷期之后,于70年代迎来新的发展转机。并逐渐走上正轨。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建制化的进行,台湾科学史学日趋成熟取得了繁荣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台湾科学史学逐渐地形成了自身一些较为鲜明的特色。
作者
詹志华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生
出处
《台湾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60-64,共5页
Taiwan Studies
关键词
史学
科学
台湾省
20世纪80年代
40年代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G301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李源涛.
台湾地区社会科学史学兴起的背景分析[J]
.历史教学问题,1996(3):33-38.
被引量:4
2
何兹全.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和史学著作[J]
.历史研究,2000(4):140-150.
被引量:23
3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网页:http://www.hist.nthu.edu.tw.
4
艾素珍.
2002年台湾地区科学技术史学位论文目录[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26(1):91-93.
被引量:1
5
张双虎.《兴趣引导科学史研究-访台湾综合研究院研究员龙村倪(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期间)》,《科技时报》,2007年8月5日.
6
林崇熙 傅大为.《历史中的台湾科学-关于“台湾科学史”研究的回顾与检讨》[J].台湾:新史学,1995,.
7
黄一农.《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新挑战》[J].台湾:新史学,2003,.
8
刘钝 江晓原.《介绍台湾三位科学史研究者》[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1,.
9
陈胜昆.《民国科学史的研究与开展》[J].台湾:科学史通讯,1984,.
10
刘广定.《谈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方向》[J].台湾:科学月刊,1980,.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文物》1988年1—12期目录索引[J]
.文物,1988(12):93-96.
被引量:5
2
闻人军.
《考工记》中的流体力学知识[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4,3(1):1-7.
被引量:7
3
李龙章.
广西右江流域战国秦汉墓研究[J]
.考古学报,2004(3):271-294.
被引量:10
4
王清雷.
章丘洛庄编钟刍议[J]
.文物,2005(1):62-68.
被引量:5
5
罗芳贤,魏兴兴,罗红侠,张民惠,白晓银.
1995年扶风黄堆老堡子西周墓清理简报[J]
.文物,2005(4):4-25.
被引量:15
6
傅乐成.《傅孟真先生年谱》[A]..《傅斯年全集》第7册[C].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第286页.
7
河北教育出版社拟出版.《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傅斯年著.《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8
《胡适往来书信集》,中华书局,1983年.
9
俞凉亘,田玉娥.
洛阳东周王城内春秋车马坑发掘简报[J]
.考古与文物,2003(4):10-14.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25
1
傅薇.
略论傅斯年的档案思想[J]
.山东档案,2003(1):10-12.
被引量:3
2
周书灿.
论傅斯年民族与古代中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重读《民族与古代中国史》[J]
.浙江社会科学,2013(4):118-126.
被引量:1
3
焦润明.
傅斯年与“科学史学”派[J]
.史学理论研究,2005(2):44-53.
被引量:5
4
张海洋.
简论中国化与和谐社会[J]
.思想战线,2006,32(2):62-72.
被引量:6
5
栗彦卿.
论傅斯年“史学即史料学”(下)[J]
.广西社会科学,2007(12):109-112.
被引量:1
6
陈峰.
趋新反入旧:傅斯年、史语所与西方史学潮流[J]
.文史哲,2008(3):24-42.
被引量:18
7
詹志华.
台湾科学史学的低谷、转机与兴起[J]
.台湾研究,2008(2):52-55.
8
詹志华.
台湾科学史学之开创及早期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4):55-57.
9
张太原.
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J]
.近代史研究,2010(2):51-61.
被引量:9
10
侯书勇.
由《性命古训辨证》看傅斯年的学术思想与方法[J]
.齐鲁学刊,2010(3):42-4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0
1
郭金海.
陈在新与《四元玉鉴》的英文译注[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26(2):142-154.
被引量:4
2
徐飞,李玉红.
中国现代科学家群体状况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1):80-81.
被引量:14
3
张柏春.
对中国学者研究科技史的初步思考[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23(3):88-94.
被引量:23
4
韩祥临,汪晓勤.
沈康身等著《英译〈九章算术〉及其历代注疏》[J]
.中国科技史料,2001,22(2):185-194.
被引量:3
5
张培富,李爱花.
玛蒂尔达效应:女科学家稀缺的历史困境[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3):134-139.
被引量:4
6
方梦之,庄智象.
翻译史研究:不囿于文学翻译——《中国翻译家研究》前言[J]
.上海翻译,2016(3):1-8.
被引量:69
7
殷丽.
中医药典籍国内英译本海外接受状况调查及启示——以大中华文库《黄帝内经》英译本为例[J]
.外国语,2017,40(5):33-43.
被引量:69
8
贺爱军.
浙江翻译传统及其对当下翻译实践与研究的启示[J]
.中国翻译,2018,39(2):57-61.
被引量:8
9
张旭.
民国时期湖南教育与翻译人才培养[J]
.外国语言与文化,2018,2(1):92-103.
被引量:1
10
施云燕.
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近50年ISIS文献目录的计量分析[J]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9,40(1):117-12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王烟朦,梁林歆.
“五四”以降中国科学家科技典籍英译:史实考辨与现实反思[J]
.上海翻译(中英文),2024(4):63-68.
1
汤世国.
引文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3,4(12):46-47.
2
何捷.
当代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概况[J]
.黑河学刊,2011(8):192-193.
3
詹志华.
世纪之交的中国科学史学[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75-79.
被引量:2
4
王晴佳.
科学史学在近代日本和中国的兴起及其共同——兼论中日史学的相互交流和影响[J]
.中华文史论丛,2004(77):1-35.
被引量:1
5
詹志华.
台湾科学史学的建制与发展[J]
.史学理论研究,2008(3):118-124.
6
赵敏.
走出“低谷”[J]
.新闻爱好者,2010(10):92-92.
7
郭贵春.
科学史学的若干元理论问题[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2,9(3):6-13.
被引量:4
8
朱发建.
补偏救弊的反省:章太炎对中国近代“科学史学”的批评[J]
.浙江社会科学,2013(1):141-145.
被引量:1
9
罗伯特·默顿,尤金·加菲尔德,王贤文(译).
《小科学、大科学及其续篇》前言[J]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90-1791.
被引量:1
10
贾培信.
苏联创办一种科技杂志[J]
.国际新闻界,1980,2(2):27-28.
台湾研究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