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企业储蓄运行态势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概括了企业储蓄的定义,并根据1992年以来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探讨了我国企业储蓄的变化特点,分析了我国企业储蓄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促进企业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的对策建议。
作者
王洪桦
梁中
席正阳
机构地区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出处
《金融纵横》
2008年第11期12-16,共5页
Financial Perspectives Journal
关键词
储蓄
企业储蓄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分类号
F016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83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杜寿考.
关于企业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几点思考[J]
.生产力研究,2007(13):10-11.
被引量:3
2
李扬,殷剑峰.
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
.经济研究,2007,42(6):14-26.
被引量:366
3
何新华,曹永福.
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J]
.国际经济评论,2005(6):58-61.
被引量:45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王传伦.
“资金流量分析”的内容和应用[J]
.世界经济,1980,3(1):72-75.
被引量:10
2
李扬,殷剑峰.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2005,40(2):4-15.
被引量:240
3
曾康霖.
储蓄理论与中国的现实[J]
.经济学家,1996(1):61-68.
被引量:5
4
贝多广,骆峰.
资金流量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J]
.经济研究,2006,41(2):92-103.
被引量:31
5
任若恩,覃筱.
中美两国可比居民储蓄率的计量:1992—2001[J]
.经济研究,2006,41(3):67-81.
被引量:76
6
任碧云.
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及中国目标模式的选择——基于高储蓄率、高贸易顺差背景的思考[J]
.经济经纬,2006,23(4):13-16.
被引量:12
7
Hayashi, F. "Is Japan's Saving Rate High?"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 Vol 13, No. 2, 1989.
8
Kuijs, Louis: Investment and Saving in China, World Bank China Research Paper, No. 1, May 2005.
9
施建淮 朱海婷.《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讨论稿系列No.C200413[Z].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4年8月..
10
于永胜.《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深层次分析》[A]..《经济论坛》[C].,2003年12月..
共引文献
383
1
单双,韩超.
地方政府竞争、规制扭曲与劳动报酬份额——理论框架与经验证据[J]
.制度经济学研究,2020(4).
2
罗鑫.
劳动收入份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J]
.投资与创业,2021(18):181-184.
被引量:1
3
陈明,刘来会.
地方公共部门杠杆率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J]
.劳动经济评论,2020(2):41-62.
4
王家庭,曹清峰,宋顺锋.
运输成本、生产率差异与我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J]
.经济学(季刊),2019,18(3):791-812.
被引量:7
5
李梦,孟会娟.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分析与策略研究[J]
.河北金融,2009(1):40-42.
被引量:1
6
韩其恒,李俊青.
金融深化对个体行为及其福利的影响分析[J]
.财经研究,2010,36(6):14-25.
被引量:4
7
王剑锋,顾标.
中国贸易顺差增长与波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式分权体制的视角[J]
.南开经济研究,2011(5):50-74.
被引量:3
8
肖建华.
降低公共服务成本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展效应[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4):55-59.
被引量:2
9
郭晗,任保平.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增长成果分享性视角的评价[J]
.海派经济学,2011,9(1):157-172.
被引量:3
10
王毅,石春华.
A comparison of Chinese,U.S.savings rates[J]
.China Economist,2010,5(5):50-63.
同被引文献
8
1
何帆,张明.
我国企业储蓄及政府储蓄的决定因素和未来演进趋势[J]
.经济研究参考,2007(42):18-19.
被引量:1
2
邱书钦.
政府和企业高储蓄率的经济效应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0):10-11.
被引量:1
3
邹锦强.高储蓄率并非国民之福[N]中国商报,2009(001).
4
樊纲.
建议微调个税税率累进制[J]
.商界(评论),2009(1):88-88.
被引量:2
5
王弟海.
解读我国的高储蓄——我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其对未来经济的影响[J]
.世界经济情况,2009(12):9-12.
被引量:4
6
刘畅.
我国社会保障应加大财政“砝码”[J]
.中国社会保障,2010(3):34-36.
被引量:4
7
何亚东,李丹.
破解中国的“高储蓄”难题[J]
.国际贸易,2010(3):21-23.
被引量:3
8
王延中,龙王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分析[J]
.财贸经济,2011,32(1):13-20.
被引量:64
引证文献
1
1
牟晓伟.
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及其对策探析[J]
.特区经济,2011(10):65-6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魏勇强.
中美储蓄率比较研究——兼评我国总储蓄率偏高之说[J]
.经济体制改革,2012(5):123-127.
被引量:2
2
吴忠民.
中国中近期社会动荡可能性的研判[J]
.东岳论丛,2013,34(1):17-38.
被引量:1
3
薛飞,王金亮.
外需不足与经济转型背景下高储蓄率问题探析[J]
.学理论,2013(11):96-97.
1
A股肩负经济转型[J]
.资本市场,2015,0(9):116-119.
2
李扬.
谈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J]
.四川政报,2008,0(7):33-36.
3
余斌,陈昌盛.
我国收入分配现有问题[J]
.今日中国论坛,2010(3):33-34.
被引量:1
4
王军.
邓小平经济理论基本结构探讨[J]
.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19-21.
5
熊玲,万大娟,沈晨,刘挺,黄莉.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进展及框架结构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3):62-64.
被引量:1
6
孙芳.
基于和谐社会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探讨[J]
.江苏商论,2009(8):134-135.
7
王雯,杨坚瑛.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结构探讨[J]
.经济研究,1989,24(11):53-57.
被引量:2
8
蒋清海.
淡化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探讨[J]
.开发研究,1992(4):5-8.
9
阮兴华.
我国未来股权结构探讨[J]
.经济问题,1994(7):58-59.
10
段炳德.
当前我国消费率偏低的原因与对策[J]
.发展研究,2009,26(6):21-23.
被引量:2
金融纵横
2008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