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罗振玉与日本汉学界之关系考述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王国维、罗振玉等一代学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术思想,著书立说,探索治学方法及学术创新,为中国近现代国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爆发后,罗振玉和王国维一道旅居日本,致力于学术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本文主要通过罗振玉的学术活动,来探讨"罗王之学"的形成与日本汉学界之关系,以期深化中日近代学术交流的研究。
作者
谢崇宁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2-98,共7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罗振玉
近现代
日本汉学
中日学术交流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3
1
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第7章第2节,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2
罗振玉.《与友人论古器物学书》,《罗雪堂先生全集》初编第1册,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86年,第76-83页.
3
[日]富田升.《近代日本的中国艺术品流传与鉴赏》,赵秀敏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49-251页.
4
[日]林泰辅.《清国河南汤阴发现之龟甲兽骨》[J].史学杂志,1909,20(8).
5
萧艾笺.《王国维诗词笺校》,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8-39页.
6
罗振玉撰,萧文立编校.《雪堂类稿·甲·笔记汇刊》,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35-136页.
7
萧艾笺校.《王国维诗词笺校》,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5页.
8
罗振玉撰,萧文立编校.《雪堂类稿·乙·图籍序跋》,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05-506页.
9
[日]松本信广.《在巴黎的内藤先生》,载《内藤湖南全集》第10卷《月报》,东京:筑摩书房,1969年.
10
《内藤湖南全集》第1卷《近世文学史论》附录,东京:筑摩书房,1969年.
共引文献
7
1
彭玉平.
俞平伯与《人间词话》的经典之路——《人间词话》百年学术史研究之一[J]
.学术研究,2008(2):132-138.
被引量:15
2
侯书勇.
“二重证明法”的提出与王国维学术思想的转变[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160-163.
被引量:12
3
元青,王建明.
北洋政府时期的留日学人与中国文化的对日传播[J]
.广东社会科学,2009(1):122-129.
4
张春树.
国史、国学与国家——浅释民初清华国学研究院四位史家之思想与史学[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2):5-30.
被引量:1
5
王刚.
王国维经学路向与新史学之构建[J]
.学术月刊,2013,45(11):151-161.
被引量:6
6
文贵良.
王国维作为“无时代的人”:“我”与“人间”的较量[J]
.学术月刊,2014,46(9):109-117.
7
何树远.
中国教育界与中日庚款退还纠葛——以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活动为中心[J]
.广东社会科学,2015(4):119-127.
同被引文献
72
1
苏浩.
东瀛鬻书画:日藏罗振玉致内藤湖南未刊书信[J]
.中国书法,2021(3):181-185.
被引量:3
2
虞万里.
王国维与马衡的石经之缘——以三体石经考释、复原为中心[J]
.出土文献,2020(3):131-153.
被引量:2
3
王宇,房学惠.
柯劭忞致罗振玉手札廿三通[J]
.文献,2001(1):221-237.
被引量:11
4
钱婉约.
内藤湖南及其“内藤史学”[J]
.日本学刊,1999(3):143-151.
被引量:2
5
瞿林东.
史学怎样寻找自己——重读金毓黻著《中国史学史》[J]
.社会科学战线,1998(3):185-190.
被引量:9
6
金景芳.
金毓黻传略[J]
.社会科学战线,1986(2):233-237.
被引量:14
7
韩行方,房学惠.
劳乃宣致罗振玉书札十六通[J]
.文献,1999(4):265-280.
被引量:5
8
张志军.
金毓黻与《辽海丛书》[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3(4):113-119.
被引量:4
9
张辅麟.
伪满政权傀儡性再认识[J]
.社会科学战线,1991(2):212-219.
被引量:3
10
孙玉良.
金毓黻先生撰写《渤海国志长编》的始末[J]
.社会科学战线,1988(4):221-22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7
1
胡耀飞.
略说早崎稉吉在陕西等地对隋唐造像的收集[J]
.乾陵文化研究,2020(1):356-364.
2
王春林.
“君子待时而藏器”:伪满时期金毓黻的隐居治学[J]
.抗日战争研究,2014(4):67-84.
3
祝帅.
学术史视野中的“文字”与“书法”——二十世纪文字学与书法研究的学科关联及其反思[J]
.东方艺术,2015,0(24):120-131.
被引量:1
4
王舒琳.
郭沫若与日本汉学界之学术关联考述——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为中心[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5):201-208.
被引量:2
5
李无未.
东亚古典文献呈现模式:辐射、兼容、新畴、演化[J]
.东疆学刊,2021,38(2):1-15.
被引量:2
6
菅野智明,范丽雅.
罗振玉与明治末期的东京[J]
.美术大观,2022(6):44-48.
7
庄帆.
日本关西大学藏罗振玉致内藤湖南信三十九封考释[J]
.历史教学问题,2023(4):190-207.
二级引证文献
5
1
谢辉元.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前沿报告(2018—2019)[J]
.理论与史学,2020(1):249-266.
2
祝帅.
社团、报刊与展览:民国时期新兴书法活动的传播空间[J]
.艺术学研究,2021(5):87-94.
被引量:1
3
李几昊,姚洁敏.
赵献可医易思想在越南的受容——以《海上大成懒翁集成先天》写本为例[J]
.中医药文化,2022,17(1):67-74.
被引量:2
4
张辉.
朝鲜朝(1392~1910)语言规划研究[J]
.语言战略研究,2023,8(2):87-96.
5
金传胜,罗霄.
《新民报》《大晚报》的两篇郭沫若访问记及其他[J]
.郭沫若学刊,2023(4):53-60.
1
李庆.
关于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J]
.学术月刊,2006,38(10):116-125.
被引量:16
2
谷川道雄.
战后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动态与特点[J]
.江汉论坛,2009(4):97-100.
被引量:4
3
墨青.
“敦煌学在日本”之误传[J]
.文史杂志,2016(5):86-86.
4
管成学,王兴文.
苏颂与苏轼交谊考述[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2):85-89.
被引量:1
5
马兴国.
家乡人的哀思——悼念孙平化先生[J]
.日本研究,1997(4):94-95.
6
崔新京.
中日近代文化史上的胡适与福泽谕吉[J]
.日本研究,2000(2):87-90.
7
李宗远.
中日近代民族主义与抗日战争及其影响[J]
.日本侵华史研究,2010(3):46-55.
8
邵华.
徐复观治史渊源述略[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3):78-81.
9
孙赫男.
竹添光鸿《左氏会笺》与清代考据学关系考述[J]
.学术交流,2009(4):171-175.
被引量:1
10
何方.
深厚的友情 永恒的纪念——沉痛悼念有泽广巳先生[J]
.日本学刊,1988(4):2-4.
社会科学战线
2008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