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铁道通信信号》
2008年第12期31-31,共1页
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
同被引文献10
-
1王永州.场间衔接道岔控制电路设计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12,32(10):98-100. 被引量:4
-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信号设计规范,2006.
-
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2001.
-
4林瑜筠.6502电路与各种关系联系图册,2008.
-
5王秉文.6502电气集中工程设计,2005.
-
6何文卿.6502电气集中电路(修订本),2005.
-
7赵志熙.车站信号控制系统,1993.
-
8李红侠,王素姣.铁路信号微机联锁工程设计有关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铁道标准设计,2010,30(7):121-123. 被引量:4
-
9王建龙.并场车站场间渡线道岔信号控制方案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15,59(5):161-163. 被引量:5
-
10李小慧,郭峰.电气集中设计中有关特殊问题的处理[J].铁道标准设计,2004,24(1):85-87. 被引量:2
-
1穆文光.调车场设计中编发线合理配置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1997,17(12):4-5.
-
2秦泗礼.关于驼峰调车场调车线编发线防溜问题的探讨[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1998(1):21-22.
-
3程方.编组站阶段作业能力紧张及疏解[J].铁道运输与经济,1982,4(2):22-26.
-
4林旭茹,郭朝荣.平湖南编组站编发线与驼峰场联系电路的改进方法[J].铁道通信信号,2000,36(12):38-38.
-
5郑仁雄.既有线大型站场枢纽平面测量的方法及要求[J].铁道勘察,1989(1):32-33.
-
6陈鸿圣,陈邦贤(图).飘向藏南的哈达[J].中国公路,2010(5):90-92.
-
7杨宇正.广深线下元站改扩建方案研究[J].铁道货运,2012,30(6):14-17. 被引量:1
-
8万焯明.试论股道全减速顶制动方式的性能及适用范围[J].铁道运输与经济,1985,7(6):25-27.
-
9郑之玫.关于编发线通过能力的计算问题[J].铁道运输与经济,1983,5(8):16-17.
-
10杨恩久.单向减速顶在逆驼峰溜放方向编发线点连式调速系统的应用[J].中国铁路,1990(3):2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