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评茅盾文学奖的“经典观”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99年以来,针对第3-4届茅盾文学奖的争议不断和若干“有影响”的文学史对获奖作品的“拒绝”,不少学者曾忧虑地说:“这样下去很危险,茅盾文学奖已不能进入大学学术传播渠道,使该奖成了作协一个与文学无关的话题。这样的评奖就有可能走向难以为文学界大多数人士及广大读者认同的圈子化。”
作者
任美衡
机构地区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理论与创作》
2008年第6期33-37,共5页
Criticism and Creation
基金
衡阳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基金启动项目"茅盾文学奖研究"(2007B04)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获奖作品
传播渠道
文学史
文学界
作协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陈晓明.请慎重对待第五届"茅盾文学奖",1999.
2
D·佛克马;E·蚁布思;俞国强.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1996.
3
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1987.
4
恩格斯.评亚历山大·荣克的《德国现代文学史讲义》,1979.
5
朱德发;贾振秀.评判与建构:现代中国文学史学,2002.
6
温儒敏.关于经典化与学院化.文艺研究,1999,(1).
7
陈平原.
经典是怎样形成的——周氏兄弟等为胡适删诗考(二)[J]
.鲁迅研究月刊,2001(5):18-36.
被引量:18
8
梅光迪.我们这一代的任务.
9
金宏字."五四"新文学经典构成,2000(07).
10
雷达答记者问:追问评奖:是你自·己没有权威,还是别人不信你,2001(02).
二级参考文献
1
1
[152]参阅 Harold Bloom , The Western Canon (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 1993) 第15-41页.
共引文献
22
1
刘海琴.
"一本没有气力的尝试?"——胡适题赠王云五的《尝试集》版本及其他[J]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21(1):168-182.
2
魏继洲.
新诗的立场:钱玄同与《尝试集》[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165-170.
被引量:1
3
赵丽琴.
虚拟现实小说对小说美学的发展与倒退[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7):12-14.
4
颜同林.
新诗版本与汉语方言[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2):12-16.
被引量:1
5
徐敏.
别样的文学史述学文体——读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2):77-80.
6
章永林.
鲁迅与周作人新诗比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4):73-77.
被引量:2
7
杨霞.
20世纪中国文学建构中的新传统因素[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3-147.
8
鲁毅.
经典背后: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典律构建[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2):48-51.
9
李从云.
《百合花》的文学史意义[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5):98-105.
被引量:4
10
陈方竞.
《尝试集》的问世与再版[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3):60-6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4
1
任东华.
关于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标淮”[J]
.粤海风,2007(2):61-65.
被引量:2
2
张艳梅.
“茅奖”与当代文学批评标准[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4):58-61.
被引量:2
3
唐韧,黎超然,吕欣.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调查报告[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5):89-95.
被引量:12
4
洪治纲.
无边的质疑──关于历届"茅盾文学奖"的二十二个设问和一个设想[J]
.当代作家评论,1999(5):107-123.
被引量:51
5
高昌.
文学奖:秀逗到何时?[J]
.文学自由谈,2005(3):26-31.
被引量:2
6
孙郁.
茅盾文学奖:在期待与遗憾之间[J]
.当代作家评论,2005(4):151-152.
被引量:3
7
邹平.
文学奖何必盛行“多胞胎”[J]
.文学自由谈,2006(3):104-107.
被引量:1
8
范国英.
历史题材获奖作品与茅盾文学奖的生产机制[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11-15.
被引量:1
9
任东华.
真相、局限及意图实践的可能性——关于茅盾文学奖的“思想标准”及其它[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2):96-101.
被引量:2
10
范国英,李欧.
文学制度现代化的探索——论1978年的文学评奖[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7):67-7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马炜.
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成果述评与趋向思考——以学术论文为中心的考察[J]
.社会科学论坛,2016(5):99-108.
1
余怒.
表情的语言学[J]
.文学界(原创版),2007,0(8):56-59.
2
何清.
审美体验与文学活动[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1):63-66.
3
评刊[J]
.读者(原创版),2014(5):76-76.
4
董大勇.
让我们一路同行——《收藏》百期感言[J]
.收藏,2001(4):6-6.
5
杨咏,张末.
只有跟进才能贴近——时事编辑的读者意识[J]
.城市党报研究,2007(1):47-48.
6
高育红.
国民为什么不爱读书[J]
.党政干部论坛,2006(9):46-46.
7
编读往来 第五期[J]
.科学时代,1999,0(5):81-81.
8
杨咏,张未.
只有跟进才能贴近——试论时事编辑的读者意识[J]
.新闻三昧,2005,0(4):27-28.
9
杨咏,张未.
只有跟进 才能贴近——试论时事编辑的读者意识[J]
.城市党报研究,2006(4):50-51.
10
第二届“新兴(新型)权利与法治中国”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J]
.求是学刊,2016,43(1).
理论与创作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