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女性在日常生活叙事中话语权威的建构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日常生活叙事是女性创作的优势领域。自从母权制被推翻,女性因生理的原因从事生育、母职、家务在父权制中逐渐被制度化,形成了“男人与家庭之外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天地相联系,而女人则与私人的、居家的心思相联系”。“尽管没有什么场所天生的或永远的是公共”①,但女性在漫长历史中被指定于日常生活领域的地位,
作者
陆兴忍
机构地区
武汉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出处
《理论与创作》
2008年第6期63-66,70,共5页
Criticism and Creation
基金
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课题批准号:武科研[2008]16号
关键词
日常生活叙事
女性创作
话语权威
母权制
制度化
父权制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23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张霖.
日常生活:90年代文学的想像空间[J]
.文艺评论,2004(6):30-34.
被引量:11
2
姚晓雷.
乏力的攀登——王安忆长篇小说创作的问题透视[J]
.当代作家评论,2004(4):102-110.
被引量:8
3
齐红,林舟.
王安忆访谈[J]
.作家,1995,0(10):66-70.
被引量:110
4
(美)苏珊·S.兰瑟(SusanSniaderLanser)著,黄必康.虚构的权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V·Woolf) 著,瞿世镜.论小说与小说家[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6
朱虹.奥斯丁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毕飞宇.
谈艺五则[J]
.南方文坛,2001(5):39-40.
被引量:9
2
吴义勤.
反抗孤独:由敞开到重建——王安忆《纪实和虚构》解读[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2):35-42.
被引量:4
3
朱文.
片断(随笔)[J]
.作家,1995,0(2):40-41.
被引量:5
4
齐红,林舟.
王安忆访谈[J]
.作家,1995,0(10):66-70.
被引量:110
5
徐雁.
王安忆的危机[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1):101-105.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23
1
白彩霞.
盛名之下的期待、困惑与追问——论王安忆小说的阅读障碍(一)[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7(3):13-17.
2
周芳芸.
两种视角审视——《金锁记》《长恨歌》比较[J]
.职大学报,2008(2):35-37.
3
李小红.
试论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忧郁氛围[J]
.西部法学评论,2007(2):129-130.
4
高娓娓.
王安忆都市小说日常生活的欲望书写[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64-67.
5
姚晓雷.
乏力的攀登——王安忆长篇小说创作的问题透视[J]
.当代作家评论,2004(4):102-110.
被引量:8
6
黄俊亮.
《长恨歌》中王琦瑶人物形象分析[J]
.作家,2012(6):8-9.
被引量:3
7
聂小雪.
一曲城市民俗风情之歌——论王安忆的《长恨歌》[J]
.电影文学,2008(4):82-83.
被引量:2
8
王咪咪.
重构二十世纪文学经典——以长篇小说《长恨歌》为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36-37.
9
牛文军.
洋场和市民双重世界的宁馨儿——谈《长恨歌》中的王绮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79-180.
被引量:1
10
李敬,唐红梅.
王安忆小说中的上海女人——试从《长恨歌》《桃之夭夭》谈起[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2):36-37.
同被引文献
3
1
姜广平.
你赋予了小说文本以力量——与葛水平对话[J]
.文学教育(中),2010(9):4-8.
被引量:5
2
贺绍俊.
肩负现实性和精神性的蹒跚前行——2006年的中短篇小说述评[J]
.小说评论,2007(2):14-20.
被引量:8
3
余志平.
吹响民间底层生命的唢呐——底层叙事视野中的刘庆邦小说[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1):72-7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张云丽,李晓璐.
女性视野下的煤矿书写[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4):77-81.
1
许国经.
怎样翻译更好?[J]
.外国文学研究,1979,1(1):118-118.
2
陈蕾,蒲娟.
论我国神话中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的过程[J]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62-64.
3
邓楠.
论中西不同时期女神形象的文化内涵[J]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3):29-31.
被引量:4
4
孙荣榕.
从《美狄亚》看社会地位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作用[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6):47-47.
5
杜小红,严雪莹,邓小群,廖颖.
女神—女奴—女人——从古希腊神话女性形象看苔丝和珍妮悲剧命运[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1):63-67.
6
翟传增.
妇女解放的漫漫征途——张洁的女性文学创作[J]
.当代文坛,2001(2):20-23.
7
张黎玲,章也.
后稷见弃考[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20(6):51-56.
被引量:6
8
杨德煜.
驳《奥瑞斯忒斯》中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特征论[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24(3):81-83.
9
高伟光.
《俄狄浦斯王》与父权制伦理原型[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60-63.
被引量:2
10
李子虔.
如何分析警幻仙姑这个形象?——与张之同志商榷[J]
.红楼梦学刊,1983(4):242-252.
被引量:1
理论与创作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