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学的开放性:中西文论双向对话的一个共同基础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中西方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中,中西文学体系被认为存在着天壤之别,因此我们一直以来从事更多的是"对比诗学"而非"比较诗学"。中西之间的鸿沟是一个确定的事实。一夜之间缩小这条鸿沟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可以从设置一座桥梁开始。本文试图开拓中西文论研究的一个共同领域,以此作为一座可行的桥梁,这个共有区域包括大量围绕文学开放性思想的理论数据。文学开放性是一个跨文化现象,在中西方传统中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在后解构主义时代,文学文本作为开放性阐释空间的理论已经扎下根来,对文学开放性的探究对于文学和艺术的跨文化交流、阐释学的理论考虑,以及文学评论和创作的实际应用都有着多重意义。尽管中国文学思想有其独特性,但是它涉及到文本的不尽之意,与西方文学思想不谋而合。如果我们希望在中西方的鸿沟上架设一座沟通之桥,文学开放性则是一个坚实的桥梁。通过这座跨文化之桥,可以形成双向的交流,进行真正有意义的对话。
作者 顾明栋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4,共13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1

  • 1张隆溪.《强大的对立面:中国比较研究中的两分法到差异论》.斯坦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 2安伯托·埃柯.《开放的作品》.哈佛:哈佛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 3《周易正义》.卷七,66a-b,选自《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8页.
  • 4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三,9a,《四部备要》.
  • 5《语言-悖论-诗学》.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7页.
  • 6《道与逻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达拉谟,N.C.:杜克大学1992年版,第196页.
  • 7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凡例”,第1页.
  • 8保罗·德·曼.《盲点与洞见:论当代批评之修辞》.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 9孔子.《论语注疏》.卷二,5c,选自《十三经注疏》,第2461页.
  • 10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三,9a.

共引文献205

同被引文献23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