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香港中学新诗教学的跨学科学习——现象图示学分析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现代诗歌一直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年来,无数教师对其教法、学法进行了不断探讨,结果却收效不大,原因就是在探索与追问的过程中,人们很难将文学评论中的解读方法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于中学诗歌教学实践中,很难将语文教学的诗歌解读与文学评论的诗歌解读有机融合起来。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吴凤平、刘彩祥老师借助"现象图示学"的理论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解读与文学评论中的诗歌解读搭建起了一个有机融合的平台。本期我们刊发吴凤平、刘彩祥的《香港中学新诗教学的跨学科学习——现象图示学分析》及杨慧思、刘彩祥老师的《中学新诗单元教材设计——母爱》,以期给内地学者及教师提供借鉴;张海容老师的《〈我遥望……〉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呈现了一个经典的内地语文诗歌教学的思路,希望读者朋友能在比较阅读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诗歌教学之路。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17,共5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Matron, F. & Booth, S. Leaning and Awareness. Mahwah, NJ: Lawrence Erlhaum Associates,1997.
  • 2祁永华,谢锡金,岑绍基,林浩昌.《变异理论垮学习空间》.2005年版,第4页
  • 3Marion, F. & Tsui, A.B.M.(eds.) Classroom discourse andthe space of learning. Mahwah, New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4.
  • 4吴凤平 关艳莲 植佩敏.《小学中国语文科的课堂分析研究--现象图示学的应用与实践》[J].课程论坛,2000,(9).
  • 5吴凤平 杨慧思.《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理论对新诗教学的启示:香港真光中学的新诗单元教学》[J].圆桌诗刊,2005,(14).
  • 6吴凤平.《香港新诗单元教学的课堂学习研究》[J].圆桌诗刊,2005,(14).

同被引文献1

  • 1钱佩玲,邵光华.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