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立志育人:高校勤工助学的第二大功能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勤工助学不仅是高校学生解决生活困难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勤工助学活动具有解困助学与立志育人的双重功能,在解困助学功能得到了很好发挥的今天,笔者认为立志育人功能也应得到更好的挖掘。本文通过对勤工助学及其育人功能的分析阐述,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发挥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建议。
作者
蔡小飞
机构地区
宁波大学学生发展与服务处
出处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年第10期213-214,共2页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关键词
勤工助学
立志育人
育人功能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43
参考文献
3
1
李国章,赵一鹏,黄东.
论勤工助学在高校中的育人功能[J]
.教育与职业,2007(11):180-181.
被引量:29
2
曾嘉华.
勤工助学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探讨[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4):414-417.
被引量:10
3
姜继红.
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社会学思考[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3(1):25-27.
被引量:32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李军,马红亮.
重庆市六所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的调查[J]
.青年研究,1999(8):10-15.
被引量:5
2
杨小劲,潘矜矜.
我校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消费状况调查报告[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1):78-81.
被引量:4
3
陈道华.
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发展路径[J]
.高教探索,2005(4):92-94.
被引量:56
4
王为.
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机制建设[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4):118-119.
被引量:10
5
冯涛,常媛,李亚利.
高校勤工助学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3):27-28.
被引量:5
6
赖燕萍.
大学生勤工助学与育人功能探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06-107.
被引量:13
7
李国章,赵一鹏,黄东.
论勤工助学在高校中的育人功能[J]
.教育与职业,2007(11):180-181.
被引量:29
8
王骏;郭明.高校勤工助学应实现"三化",2000(11).
9
张晓琴.
“资助”与“育人”:助学指导工作的必然选择[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1):113-116.
被引量:14
10
陈伟.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浅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20):240-24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5
1
彭益全,吴彦宁,徐晓丽,黄蓉.
资助育人视角下高校勤工助学精细化管理机制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9(6):44-49.
被引量:9
2
潘红,余明,李敏.
勤工助学是培养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J]
.文教资料,2008(21):176-178.
被引量:3
3
刘剑.
试论高校后勤勤工助学活动[J]
.消费导刊,2009,0(23):235-235.
被引量:1
4
杨小劲,潘矜矜.
我校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消费状况调查报告[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1):78-81.
被引量:4
5
陈道华.
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发展路径[J]
.高教探索,2005(4):92-94.
被引量:56
6
曾嘉华.
勤工助学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探讨[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4):414-417.
被引量:10
7
王为.
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机制建设[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4):118-119.
被引量:10
8
冯涛,常媛,李亚利.
高校勤工助学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3):27-28.
被引量:5
9
陈加辉,张安涛.
提高思想教育针对性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J]
.青少年研究,2006,6(3):46-48.
被引量:3
10
诺思.
大型新闻报道活动“循诗读长征”策划解读[J]
.今传媒,2006,14(12X):56-56.
同被引文献
37
1
李军,马红亮.
重庆市六所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的调查[J]
.青年研究,1999(8):10-15.
被引量:5
2
杨小劲,潘矜矜.
我校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消费状况调查报告[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1):78-81.
被引量:4
3
李靖茂,符志刚,邱伟青.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模式探讨[J]
.南方论刊,2005(4):60-61.
被引量:19
4
陈道华.
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发展路径[J]
.高教探索,2005(4):92-94.
被引量:56
5
王为.
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机制建设[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4):118-119.
被引量:10
6
李美珠.
高校图书馆在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中的作用与地位[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2):94-96.
被引量:18
7
冯涛,常媛,李亚利.
高校勤工助学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3):27-28.
被引量:5
8
高飞,陈巧云,罗来庚.
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4):36-39.
被引量:4
9
邓基泽,姜峰,邓颖华.
论勤工助学教育功能的创新[J]
.中国青年研究,2006(12):81-83.
被引量:16
10
陈晓飞,谭红生.
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的路径拓展[J]
.中国青年研究,2007(2):69-71.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8
1
沈鑫.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09(7):342-342.
2
魏若彧.
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刍议[J]
.科教文汇,2009(23):70-70.
被引量:3
3
宋潇芃,郭敏岚.
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及问题探析[J]
.时代教育,2010(1):27-27.
被引量:4
4
姜立.
新形势下发挥高校勤工助学助困育人双重功效的探索[J]
.文教资料,2011(16):180-182.
被引量:4
5
温盛勇,蔡德清.
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调研与分析[J]
.科技信息,2013(20):65-65.
被引量:1
6
蔡小飞.
高校档案馆育人成才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双赢策略研究[J]
.黑龙江档案,2014,0(5):38-38.
7
王鼎.
浅析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J]
.青年与社会,2015,0(12):143-144.
8
姜继红.
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社会学思考[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3(1):25-27.
被引量:32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刘剑.
试论高校后勤勤工助学活动[J]
.消费导刊,2009,0(23):235-235.
被引量:1
2
杨小劲,潘矜矜.
我校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消费状况调查报告[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1):78-81.
被引量:4
3
陈道华.
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发展路径[J]
.高教探索,2005(4):92-94.
被引量:56
4
曾嘉华.
勤工助学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探讨[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4):414-417.
被引量:10
5
王为.
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机制建设[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4):118-119.
被引量:10
6
冯涛,常媛,李亚利.
高校勤工助学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3):27-28.
被引量:5
7
诺思.
大型新闻报道活动“循诗读长征”策划解读[J]
.今传媒,2006,14(12X):56-56.
8
赖燕萍.
大学生勤工助学与育人功能探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06-107.
被引量:13
9
李国章,赵一鹏,黄东.
论勤工助学在高校中的育人功能[J]
.教育与职业,2007(11):180-181.
被引量:29
10
张晓琴.
“资助”与“育人”:助学指导工作的必然选择[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1):113-116.
被引量:14
1
李国章,赵一鹏,黄东.
论勤工助学在高校中的育人功能[J]
.教育与职业,2007(11):180-181.
被引量:29
2
张晓琴.
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J]
.中国林业教育,2005,23(6):23-25.
被引量:12
3
莫媛.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加强西部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措施与途径探析[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25(1):57-60.
被引量:5
4
张展鹏,李文娟.
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探析[J]
.科教文汇,2016(13):116-117.
被引量:5
5
谢秀林.
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的问题[J]
.广东教育(综合版),2008(10):50-51.
被引量:1
6
李德芝,邱瑞婵.
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功能[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8,10(1):53-54.
被引量:1
7
韩金亭,张延峰.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勤工助学[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5,0(2):3-5.
被引量:3
8
刘当远.
学分制与勤工助学[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1):82-85.
被引量:1
9
方可,罗勇.
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探析[J]
.湖南社会科学,2013(A01):74-76.
被引量:1
10
王芬.
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新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76-77.
被引量:7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