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逻辑学的繁荣与发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被引量:4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3-97,共5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2
-
1宋文坚.《逻辑学的传人与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
2张燕京.《论五、六十年代逻辑论争的历史影响》,《逻辑研究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同被引文献30
-
1吴家国.论普通逻辑的改革和现代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53-58. 被引量:2
-
2何向东,袁正校.传统逻辑教材改革的成功尝试——读《新逻辑教程》兼论逻辑教学新体系的建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5(1):128-130. 被引量:1
-
3吴家国.再论普通逻辑的对象和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66-73. 被引量:2
-
4王海平,林常清.医学院校开设逻辑学课程的探讨[J].科学教育,2006,12(6):30-31. 被引量:5
-
5陈波.逻辑学与理性精神[N].光明日报,2003-06-10(4).
-
6张建军.真正重视“逻先生”--简论逻辑学的三重学科性质[N].人民日报,2002-01-12:B6.
-
7张建军.关于逻辑基础教学(通识课程)的几个问题[J].哲学研究,2009,.
-
8张建军.深入开掘逻辑学的方法论价值[N].光明日报,2003-11-04(B3).
-
9张家龙.构建和谐学会,为全面实现我国逻辑教学和研究的现代化而奋斗[J].逻辑与认知,2005(3):13.
-
10张建军.关于逻辑基础教学(通识课程)的几个问题-从南京大学教学实践看[J].哲学研究,2009(S):172-177.
二级引证文献25
-
1夏素敏.关于中文青少年逻辑思维读物的思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27(9):92-96.
-
2杜国平,赵曼.逻辑学者的社会责任——提高国民逻辑素质的理论和实践探索[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9(6):53-59. 被引量:5
-
3杨宏秀,王克喜.义务之惑的思想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4(9):44-49. 被引量:1
-
4苏向荣.论大学生逻辑能力培养的意义与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2(10):5-7. 被引量:4
-
5杜国平,邹崇理.逻辑在中国振兴的基本途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1):52-56. 被引量:5
-
6张建军.高阶认知视域下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与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5,23(7):59-63. 被引量:19
-
7李章吕.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逻辑教学改革[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5,33(5):45-49. 被引量:3
-
8史天彪.国内应用逻辑学发展态势研究:19822016——兼论学科的未来发展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30(11):6-25. 被引量:2
-
9罗龙祥,杨宏秀.哲学践行中的“他者”及其践行意义[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34(5):110-115. 被引量:1
-
10何洁,王克喜.国内逻辑学教育普及理论模型建构与应用研究[J].文化与传播,2016,5(5):59-65.
-
1阿不都热扎克.铁木尔.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J].新疆社会科学,2014(2):11-13.
-
2李建华.逻辑学界一项值得关注的重大成果[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7(3):160-160.
-
3余仕麟.藏族伦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分期[J].道德与文明,2014(5):100-104. 被引量:2
-
4郑宝霞.从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峙看哲学理论的个性化特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3):11-14.
-
5徐冠军.论辩证法与形式逻辑之间的关系[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24(6):74-78.
-
6张汝伦.解释学在二十世纪[J].国外社会科学,1996(5):20-26. 被引量:16
-
7赵修义.不该湮没的一次“百家争鸣”的尝试(上)——纪念1957年1月中国哲学史座谈会55周年[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1):58-65.
-
8辛阳.社会转型期道德重建问题刍议[J].未来英才,2015,0(3):303-303.
-
9张积家.论民族心理学研究中的十种关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4-50. 被引量:14
-
10孙琴.试论传统审美观对现代审美教育的启示[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4):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