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比较视野下的中日近代对外认知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晚清士大夫对外认知从蒙昧、沉迷开始发生迟缓的改变,对于处在历史大潮中的民族国家而言,意味着倒退和错失良机。近代日本在对世界(包括清帝国和西方)的认知上从一贯的忧患意识开始,迅速革新,进而崛起,最终走在亚洲的前列。正是在前近代中日两国建立起的不同价值取向的外交体制,最终导致了两国在近代相差甚远的外交结果。
作者 邓海成
出处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13-115,共3页 Journal of Chang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3]林则徐集-公牍[M].北京:中华书局,1985.
  • 2[1]丁风麟,王欣之.薛福成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 3[6](清]王之春.清朝柔远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9.
  • 4田毅鹏.19世纪中叶的中日近代世界秩序体认[J].日本学论坛,2005(1):9-16. 被引量:2
  • 5[8][日]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第1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 6[9][日]永田广志.日本哲学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 7[10][日]藤原文亮.圣人与中日文化(下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 8关翠霞.论近代日本之“脱亚人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3(3):30-33. 被引量:4
  • 9[12](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 10[14][日]高桥幸八郎.日本近现代史纲要[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49

同被引文献7

  • 1陈双燕.从宗藩体制向近代外交的转型——奕訢北京和谈新论[J].思想战线,2005,31(3):107-111. 被引量:2
  • 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 3清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
  • 4清·王之春靖朝柔远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9.
  • 5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第六册)【Z】.北京:中华书局,1963.
  • 6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
  • 7奕祈又奏洋人现已退兵不致再有反覆片【A】.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69[Z].北京:中华书局,1979.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