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代价论视域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代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和追求科学发展、实现代价的"最低化"。从代价论的视角来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付出代价,我们只能全方位地使之最低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付出代价,其深层动机是人的全面发展,立足于近期和长远目标,坚持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付出的辩证统一,使之转化为合理回报。
作者
李碧云
徐一飞
机构地区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4-75,120,共3页
Seeker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08C856)
关键词
代价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内涵
特征模式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4页.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2页.
3
包心鉴.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6):8-13.
被引量:5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
二级参考文献
9
1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N].2004-4-5.
2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6]列宁全集:第1版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6
[7]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9]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共引文献
49
1
夏海.
革命导师关于建设和改革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思想[J]
.政治学研究,2001(1):14-18.
2
郑晔.
论“三个代表”思想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高度统一[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5):9-11.
3
肖贵清.
邓小平文化思想的时代特色[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1):24-27.
被引量:5
4
李雅兴.
论邓小平统筹协调的战略思想[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3):157-160.
被引量:3
5
石潇纯.
和谐女性主义:人类性别观念的历史性超越[J]
.求索,2007(9):60-62.
被引量:4
6
曹立新,余仰涛.
试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的属性[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2):15-17.
被引量:1
7
何艳玲.
城市的政治逻辑:国外城市权力结构研究述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5):182-191.
被引量:39
8
姬亚平.
论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关系之重构[J]
.行政法学研究,2008(4):39-46.
被引量:22
9
唐任伍,马骥.
中国对外开放30年回顾及争论解析[J]
.改革,2008(10):19-33.
被引量:13
10
方赛迎.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税法建设的回顾和展望——基于纳税人权利保护的视角[J]
.税务研究,2009(1):67-71.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23
1
范燕宁.
邓小平的发展代价思想及其理论启迪[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1):72-77.
被引量:1
2
贺善侃.
社会发展代价的实质及支付原则[J]
.学术月刊,2000,32(8):23-29.
被引量:15
3
杨晓东.
对社会发展中代价问题的审视[J]
.理论与现代化,2006(3):5-9.
被引量:4
4
冯东飞,冯菊香,马素英.
从代价论角度看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发展[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2(4):27-29.
被引量:2
5
徐卫国.
社会发展代价论与科学发展观[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21(7):7-10.
被引量:2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
袁吉富.社会发展的代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8
韩庆祥,张曙光,范燕宁.代价论与当代中国发展一关于发展与代价问题的哲学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0(3):72-84.
9
习近平.发挥亚太引领作用,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N].人民日报,2013-10-08.
10
莫光辉,吴惠红.
从代价论视角观看当代中国发展[J]
.中国发展,2008,8(3):22-2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姜威.
2000-2013年国内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研究概况[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29(1):39-44.
1
莫光辉,吴惠红.
代价论视角中的和谐社会建设原则[J]
.唯实,2007(10):34-38.
2
莫光辉.
代价论视角中的和谐社会建设原则[J]
.武警学院学报,2007,23(11):32-36.
3
吴蔚.
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J]
.教育与职业,2006(10):99-101.
被引量:6
4
张彦玲.
透析“代价论”[J]
.党政论坛,2000(4):32-33.
5
范嫣然.
在非营利组织中,服务型领导对志愿者工作投入的影响分析——志愿者动机的中介作用[J]
.江苏商论,2012(10):155-157.
被引量:2
6
李钢.
代价论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观[J]
.河北学刊,2002,22(1):24-28.
被引量:4
7
赵军.
“代价论”批判[J]
.战略与管理,1993(1):88-94.
8
还说“代价论”[J]
.创造,2005,13(11):1-1.
9
陈丽杰.
代价论与人的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2004(4):33-35.
10
给“三八”妇女节改改名[J]
.家庭科技,2007(3):4-5.
求索
2008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