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学终结与永恒悖论的潜在阐释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文学终结与文学永恒是文学领域的矛盾体,这一悖论反映了新媒体形式不断出现的后印刷时代,文学著作者在执着地相信文学的永恒、迷恋于文学的魅力的同时,为印刷文学的衰退而痛心的迷惘处境。"通变"论认为文学终结的真正原因是新媒体改变了文学特定时期的存在条件,新媒体的出现只能改变印刷文学的存在样式,但不会导致文学真正的终结。从"通变"观出发,文学有它自身的存在理由,由于文学的抒情言志的社会功能,文学的魅力是永恒的,它不会因为存在形式的变化而终结。文学终结与永恒悖论的释解同时为当今网络文学的出现与繁荣提供了合理的注释。
作者 崔海妍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8-190,共3页 Seeker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希利斯·米勒著,秦立彦译.《文学死了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15,15,21,29-30,33,60,51,121,8-9,17页.
  • 2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1):131-139. 被引量:517
  • 3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著,胡菊兰,张云鹏译.《图像时代》.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37,35,7-8页.
  • 4马克斯·霍克海姆,特奥多·威·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洪佩郁,蔺月峰译.重庆出版社,2003年版,第118页.
  • 5黄秋平.大众文化的双重品格[J].求索,2007(1):195-196. 被引量:9
  • 6廖思湄.利奥塔德叙事美学与消费社会叙事[J].求索,2006(4):181-183. 被引量:4
  • 7彼得·威德森著.《现代西方文学观念简史》.钱竞,张欣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7,8,77页.
  • 8希利斯·米勒.《土著与数码冲浪者-米勒中国演讲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论文学的权威性》.第47,31页.
  • 9钟嵘著,陈廷傺注.《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2-3,3页.

二级参考文献27

  • 1傅鹤鸣.传统中国法文化及本体论证明[J].求索,2005(11):50-53. 被引量:4
  • 2马尔库塞.《单面人》[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 3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第73页.
  • 4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M].三联书店,1988年.P102.
  • 5特里·伊格尔顿 文宝译.《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72页.
  • 6罗兰·巴特.《S/Z》[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2页.
  • 7瓦尔特·本雅明.《辨故事的人》.《本雅明文选》.张耀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 8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学》.宁一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9罗兰·巴特.《叙事的结构分析导言》.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 10利奥塔德.《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岛子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