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报网融合的优选进路——以《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网”为考察样本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报纸与网络的融合提供了条件,报网融合究竟采取何种途径,是为业界与学界近年来广泛研讨的话题。分析《纽约时报》在与"纽约时报网"融合过程中对于理念、内容、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关注与投入,可在为当下媒介环境里报网融合协进抽绎出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作者
刘开骅
杨晓丽
机构地区
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出处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103-106,共4页
Journal of PLA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
关键词
报纸
网络
媒介融合
纽约时报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G210.7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
1
蒋经韬.
报业的新革命时代[J]
.青年记者,2007(2):40-41.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
1
王望.
浅析融媒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J]
.新闻研究导刊,2014,5(16):43-44.
被引量:3
2
陈南希,肖芃.
《潇湘晨报手机报》特性的列联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S2):95-98.
同被引文献
31
1
杨晓丽.
媒介融合的先行者——《纽约时报》[J]
.东南传播,2008(9):93-94.
被引量:7
2
孙淑会.
老牌BBC是如何搭建全媒体平台的?[J]
.新远见,2013,0(12):74-77.
被引量:1
3
薛国林,冯远顺.
副刊如何争夺假日受众——《纽约时报》周末版生活类副刊扫描[J]
.新闻实践,2005(12):56-58.
被引量:1
4
孟建,赵元珂.
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J]
.国际新闻界,2006,28(7):24-27.
被引量:312
5
喻国明.一个主流媒体的范本——评《纽约时报100年》[J]财经界,2002(05).
6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丁柏铨.党报占领市场应更新观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008).
7
官建文.
人民网探索报网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广播,2009(4):14-16.
被引量:3
8
温婷桢,王勇.
理性看待党报发行量下降[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4):67-70.
被引量:1
9
汤劲.
媒介融合环境下地方院校新闻传播教育探究[J]
.东南传播,2009(10):30-32.
被引量:2
10
余普.
突破五大瓶颈 实现报网互动——以四川日报与四川在线的报网互动实践为例[J]
.中国报业,2010(2):51-5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6
1
卜松涛.
打好“新闻”牌——以《纽约时报》为例析融合时代报纸的对策[J]
.新闻战线,2009(9):56-58.
被引量:2
2
蒋颖.
对党报构建立体传播格局的思考[J]
.新闻界,2010(5):3-5.
3
杨伟.
报业新媒体融合策略——基于《纽约时报》的研究[J]
.新闻窗,2015,0(6):74-74.
4
王友良.
美国智能传播在新闻融合媒介发展中的应用[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3):14-18.
被引量:2
5
黄佳楠.
新媒体环境下欧美媒体融合路径研究[J]
.中国报业,2020(14):101-103.
被引量:1
6
史蓉蓉.
媒介融合环境下报社的转型——以《扬子体育报》为例[J]
.正德学院学报,2014,0(2):70-73.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梁明.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业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策略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2):211-212.
被引量:6
2
邹欣媛.
融合新闻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
.新闻世界,2010(4):30-31.
被引量:5
3
王帅.
刍议融合新闻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
.长江丛刊,2017,0(31):42-42.
4
张翔.
融合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应用[J]
.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3):232-233.
被引量:1
5
彭聪.
国内智能传播研究:特点、问题与趋势——基于2013-2019年新闻传播学类核心期刊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
.现代广告,2020(15):30-39.
被引量:3
1
王承略,刘心明.
汇编史志目录 摸清学术家底——《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前言[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3):149-151.
被引量:4
2
张若愚.
怎样增强新闻的理论色彩[J]
.新闻知识,1987,0(3):37-39.
3
彭晓,李沁.
网络语言传播现状调查[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4-118.
4
胡沈明,熊茵.
涉农报道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柑蛆事件'为例分析[J]
.新闻三昧,2009(1):58-59.
5
杜敏.
编辑本质的研究及其再认识[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6):772-776.
被引量:2
6
杨钢元.
“信息”——有资格与“物质”、“能量”比肩而三吗?[J]
.国际新闻界,2007,29(8):20-24.
7
李鹏.
《四部正讹》辨伪思想探析[J]
.图书馆学刊,2009,31(6):91-93.
8
金薇吟.
论价值和科研评价原则[J]
.江海学刊,2005(6):201-204.
被引量:3
9
懿筠.
抽象与图像语言的特质[J]
.新美术,2007,28(4):32-35.
10
刘灵芝.
高校学报品牌形象识别系统(CJIS)研究[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1):108-112.
被引量:1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