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我国教育心理学的本土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研究缺乏本土化是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教育心理学在中国大都停留在学习、模仿阶段。其解决策略主要有:验证国外的研究,对比国内外学习心理的异同点;研究中国人特有的和重要的教育心理现象,揭示在中国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下教育心理的特点。通过"摄取-选择-中国化"的途径,逐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作者
金戈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85-186,共2页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本土化
策略
途径
分类号
G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燕国才.中国心理学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
葛鲁嘉.
新心性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创新的一种新世纪的选择[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5):140-149.
被引量:33
3
杨国枢.本土心理学研究[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
4
郑荣双,叶浩生.
中国心理学原创性的缺失及应对策略[J]
.心理科学,2007,30(2):465-467.
被引量:4
5
王滔.
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透视[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1):28-32.
被引量:17
6
贾林祥,叶浩生.
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若干问题之思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3):143-148.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葛鲁嘉,陈若莉.
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文化学转向[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5):79-87.
被引量:61
2
景怀斌.
西方心理学百年发展的思路与思考[J]
.国外社会科学,1997(5):3-7.
被引量:12
3
吴岩.
也谈教育研究中定量方法的局限性[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2):48-53.
被引量:10
4
叶浩生.
21世纪教育心理学的十大研究方向[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1):46-51.
被引量:21
5
李桦.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华人心理学——访台湾大学杨国枢教授[J]
.开放时代,1996(3):52-55.
被引量:6
6
葛鲁嘉.
中国本土的传统形态心理学与本土化的科学形态心理学[J]
.社会科学战线,1994(2):68-73.
被引量:24
7
郭本禹.
科恩的科学范式论与心理科学革命[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0-63.
被引量:17
8
林崇德,俞国良.
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过程和道路[J]
.心理科学,1996,19(4):193-198.
被引量:49
9
段蕙芬,张声远,吴增强,沈之菲,徐芒迪.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趋势[J]
.教育研究,1994,15(1):41-46.
被引量:8
10
葛鲁嘉.
中国心理学的科学化和本土化──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跨世纪主题[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42(2):5-15.
被引量:73
共引文献
73
1
宋晓东,叶浩生.
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道路:理论整合的视角[J]
.社会科学,2007(11):104-108.
2
任亮宝.
浅析教育心理学的本土化[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124-125.
3
张颖.
我国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路径探析[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8(S1):22-24.
被引量:1
4
李珑,程志君.
管理心理学研究现状和本土化前景[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3):87-90.
被引量:4
5
葛鲁嘉.
心理环境论说——关于心理学对象环境的重新理解[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1):103-108.
被引量:43
6
陈小萍,张海钟.
关于中国本土化女性心理学建设问题的探讨[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09-111.
被引量:3
7
陈伟伟,张锐.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思考[J]
.四川体育科学,2006,25(3):72-74.
8
刘春雷.
先秦儒家人性观对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
.学习与探索,2006(6):38-41.
9
黄姗,陈小萍.
当代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本土化的途径[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1-123.
被引量:6
10
齐玲,漆昌柱.
扎根理论:心理学本土化的有效途径[J]
.体育世界,2007(2):65-67.
被引量:10
1
任亮宝.
浅析教育心理学的本土化[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124-125.
2
王滔.
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透视[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1):28-32.
被引量:17
3
陈静.
精心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中国校外教育,2008(5).
被引量:1
4
单承彬.
考试的异化泛滥必然降低教育品质[J]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13(21):12-13.
5
李红云.
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2011(5):155-157.
被引量:7
6
衣春凤.
高中心理课探索与实践[J]
.黑河教育,2013(8):69-69.
7
师志芳.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J]
.小学科学,2015(1):118-118.
8
张春春.
我的孩子,我的老师[J]
.传奇天下(职教新航线),2014(3):36-37.
9
丁欢.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0(6):8-8.
10
金香兰.
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途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8(3):59-59.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