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90,共6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5
-
1吴文智,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以古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J].旅游学刊,2003,18(6):66-70. 被引量:338
-
2朱桃杏,陆林.近10年文化旅游研究进展——《Tourism Manage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旅游学刊》研究评述[J].旅游学刊,2005,20(6):82-88. 被引量:143
-
3陈宏.径山,2003,3.
-
4俞清源.《径山茶》[M].北京:中国天马出版社,2003.
-
5王国平.《关于特色潜力行业和杭州旅游发展的要重要讲话》.杭州旅游,2008,(4).
二级参考文献74
-
1徐嵩龄,厉以猷,初敏,高广新,高天明,赵鹏,贾笑天.中国旅游发展笔谈[J].旅游学刊,2001,16(1):5-8. 被引量:18
-
2周春发.苏州会展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J].旅游学刊,2001,16(5):63-66. 被引量:67
-
3陶伟.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00,15(5):35-41. 被引量:70
-
4潘宝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扬州的得失引发的名城文物保护的忧思[J].旅游学刊,1999,14(3):50-53. 被引量:42
-
5吴忠军.民俗旅游学论纲[J].旅游学刊,1998,13(S1):75-78. 被引量:13
-
6李英雄.汉字修学旅游刍议[J].旅游学刊,1997,12(6):32-35. 被引量:5
-
7孙文昌,李培祥.鲁南地区祭祖旅游的开发[J].旅游学刊,1997,12(3):37-40. 被引量:3
-
8吴承忠.浅析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J].旅游学刊,1997,12(2):39-42. 被引量:10
-
9张跃西.论发展竹文化旅游业[J].旅游学刊,1996,11(4):39-42. 被引量:10
-
10陈传康,王新军.神仙世界与泰山文化旅游城的形象策划(CI)[J].旅游学刊,1996,11(1):48-52. 被引量:98
共引文献476
-
1程瑶.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上),2023(3):98-100.
-
2钟钰莉,孟凯宁.基于自贡盐文化的文旅品牌服务系统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研究,2021(1):96-102.
-
3杨艳华.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肇兴侗寨旅游体验研究[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22(2):132-141.
-
4赵珂铭,戚文绘,尹燕.乡村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偏好研究——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1):97-101.
-
5刘珊婷,秦若冰,翁威奇.体验式景观的发展趋势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3,30(S01):9-12. 被引量:1
-
6陈瑾.旅游文化情景体验产品策划设计初探[J].河南农业,2007(16):57-57.
-
7高亚芳,何喜刚.甘肃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的CBA架构[J].开发研究,2007(6):130-133. 被引量:4
-
8周武生,邓梅.体验式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探讨[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z2):166-168. 被引量:8
-
9李文兵.国内古村落旅游研究进展[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3):69-72. 被引量:20
-
10刘娜,张建新,姜洪涛."旅游体验"视角下景区规划刍议——以云南孔明山景区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2):104-107.
同被引文献66
-
1王平,奚小环.全国农业地质工作的蓝图——“农业地质调查规划要点”评述[J].中国地质,2004,31(z1):11-15. 被引量:23
-
2杨军.佛茶文化及其旅游开发——以浙江为例[J].社会科学家,1999,14(4):68-71. 被引量:9
-
3杨念群.“地方性知识”、“地方感”与“跨区域研究”的前景[J].天津社会科学,2004(6):119-125. 被引量:99
-
4俞燎远.浙江省十大名茶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茶叶,2004,30(4):195-196. 被引量:18
-
5彭兆荣.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文化”[J].旅游学刊,2004,19(6):20-27. 被引量:34
-
6胡剑光,庞英华.径山香茗 独树一帜[J].茶叶,2005,31(1):14-14. 被引量:1
-
7刘爱华,杨忠芳,张本仁,李德胜,王建武,董清雷,周继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中建立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方法研究:以太原盆地潮土中Hg、Cd、Pb、As为例[J].地学前缘,2005,12(1):273-280. 被引量:4
-
8千怀遂,焦士兴,赵峰.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24(5):503-507. 被引量:78
-
9杨忠芳,成杭新,奚小环,刘爱华.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思路及建议[J].地质通报,2005,24(8):687-693. 被引量:85
-
10徐准盾,龚淑英.茶汤浓度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其感官审评的影响[J].茶叶,2005,31(3):166-169.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5
-
1胡剑光,尉爱珍.依托证明商标实施品牌战略 做优做精做强径山茶业[J].茶叶,2009,35(4):240-242. 被引量:3
-
2朱樱.漳州地区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价值工程,2013,32(19):304-306. 被引量:1
-
3周永广,粟丽娟.文化实践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径山茶宴的再发明[J].旅游学刊,2014,29(7):23-30. 被引量:12
-
4李书魁,赵咪咪,王志岚.产业融合背景下的径山茶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20(2):54-57. 被引量:6
-
5吴峰,王永,向武,谢淑云,黄宁,张润秋,马明.基于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茶叶适生模式及种植区划研究——以浙江余杭为例[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1,38(5):909-91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5
-
1胡剑光,冯海强.进一步做强做精做优径山茶产业的探讨[J].茶叶,2013,39(1):35-37.
-
2王磊.亳州华佗五禽戏的旅游开发探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4(9):39-39.
-
3刘泓.构建苏州园林品牌的旅游盈利模式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15-18.
-
4李晓东,阿尔达克.造盘.新疆世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7,26(2):45-48.
-
5肖秀丹,屈家新,黄延政,汤星,周平.夷陵区“秀水天香”茶叶品牌的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及思考[J].茶叶,2018,44(3):167-169.
-
6翟永衡.国内天然气化工产业面临的挑战与突破路径[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20(18):18-18.
-
7张娟,何立翔,熊康宁,肖杰,杨洋.喀斯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以贵州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5):1055-1068. 被引量:12
-
8李亚娟,罗雯婷,王靓,胡静.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特征及旅游响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8):184-191. 被引量:19
-
9李贤海,贾芬花,汪群,柴婷婷,屠水根.政府政策加快径山茶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J].中国茶叶加工,2021(2):76-79. 被引量:1
-
10欧阳红,代美玲,王蓉,马晓龙.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1,37(5):124-132. 被引量:27
-
1中国驰名商标径山茶[J].杭州(生活品质),2013(4).
-
2蒋红燕.“径山茶”证明商标长成“摇钱树”[J].中华商标,2008(11):46-47. 被引量:1
-
3焦巧.湖北茶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5):37-39. 被引量:1
-
4屠水根,余秋珠.径山茶[J].中国茶叶,2007,29(2):46-46. 被引量:1
-
5径山茶成中国驰名商标[J].中国茶叶,2010,32(11):51-51.
-
6汪逸芳.径山寺边径山茶[J].茶博览,2008,0(3):66-67.
-
7楚庄.《径山茶图考》之径山茶之文化[J].农业考古,2006(2):264-264.
-
8耿海.径山茶宴法传千年[J].食品指南,2013(10):70-72.
-
9黄亚洲.缠人绵绵的青藤茶馆[J].茶博览,2014(4):80-80.
-
10欧阳勋.余杭茶吟(诗词10首)[J].农业考古,2003(4):184-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