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8-281,285,共5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18
-
1《明太祖实录》卷212.
-
2谈迁:《枣林杂俎》中集.
-
3顾起元.《客座赘语》卷9.
-
4黄一正.《事物绀珠》“茶类”.
-
5王象晋.《群芳谱·茶谱》.
-
6宋诩.《竹屿山房杂部》卷9.
-
7陈耀文.《天中记》卷44.
-
8罗廪.《茶解》.
-
9方以智.《物理小识》卷6.
-
10《黄宗羲全集》第482页.
同被引文献201
-
1成艳萍.国际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明清晋商[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2):32-36. 被引量:9
-
2林枫.明清福建商帮的性格与归宿——兼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2):37-45. 被引量:10
-
3刘高勇.官牙与清代国家对民间契约的干预——以不动产买卖为中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111-115. 被引量:5
-
4申浩.对清代以来江南市镇中脚夫群体的考察[J].史林,2008(2):80-86. 被引量:10
-
5陈支平.清代闽台商人间经济纠纷的案例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3):19-28. 被引量:1
-
6魏金玉.《高峰、发展与落后:清代前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水平》的补充[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3):3-7. 被引量:2
-
7江太新.清代救灾与经济变化关系试探——以清代救灾为例[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3):8-18. 被引量:9
-
8高王凌.清代经济史研究的新进展[J].史林,2008(4):185-188. 被引量:1
-
9梁诸英,陈恩虎.清代皖南圩田的发展及地方官吏的作用[J].巢湖学院学报,2008,10(5):123-127. 被引量:2
-
10王晓燕.明代官营茶马贸易体制的衰落及原因[J].民族研究,2001(5):75-82.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徐倩,李明.明清时期洞庭碧螺春兴盛原因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7):99-101.
-
2宋国华.从《至正条格》看元代的茶引[J].农业考古,2013(2):180-183. 被引量:3
-
3刘盼盼.明清时期人口和耕地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1600—1840年数据分析[J].经济资料译丛,2015,0(3):67-74. 被引量:1
-
4虞文霞.江志伊《种茶法》考释——兼论清代茶叶种植技术的进步[J].农业考古,2016,0(5):190-193. 被引量:1
-
5程雅倩,彭光华.明代以来西湖龙井成为名茶的原因探析[J].农业考古,2016,0(5):254-258. 被引量:1
-
6廖泽明,黄雅雯,郭雅玲.福建红茶产业优势与发展思考[J].福建茶叶,2017,39(3):1-3. 被引量:8
-
7陈阿兴.“无徽不成镇”的现代启示——兼论流通业发展与城镇化质量提升[J].财贸研究,2015,26(6):1-4 46. 被引量:6
-
8崔斌,王东波,黄水清.基于典籍文本的农作物时间分布及演化特征研究——以《食货志》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4):90-100. 被引量:6
-
9葛阳.从《知否》看宋代茶文化[J].福建茶叶,2022,44(9):195-198.
-
10崔斌,王东波,黄水清.基于“食货志”典籍文本的农作物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4,68(8):133-145.
-
1张育松,陈洪德,苏孝勇.银杏茶的保健与制造[J].中国茶叶加工,2001(2):21-27. 被引量:9
-
2杨晓林,黄雪.秋茶漫谈[J].贵州茶叶,2013,41(2):17-18.
-
3沈晓昆,戴网成,王永昌.养鸭治虫史再考[J].农业考古,2011(1):411-414. 被引量:4
-
4王玉山.方家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成效和经验[J].甘肃农业,2004(4):32-33. 被引量:1
-
5周振欣.人参叶茶[J].茶叶机械杂志,2002(4):31-31.
-
6现磨的米粉好赚钱[J].致富天地,2009(1):43-43.
-
7董世晶.SSOP对食品包装生产至关重要[J].中国检验检疫,2007(6):31-31.
-
8种出来的“鸡腿”[J].农家科技,2008(8):20-20.
-
9薛金山.怎样栽培鸡腿菇[J].致富天地,2005(9):34-34.
-
10苟永和.对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6):7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