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现代刑事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倡导一种良好的秩序,以突出对人性的关爱和尊重。刑事法应如何涉入社会生活的问题,是当前刑事法学界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培植现代刑事法理念,坚持人本主义的刑事机制。合理建构刑法圈和合理配置刑罚量,实行非犯罪化和非刑罚化的刑事政策,从而建立宽严相济的理性犯罪防控体系。
作者
熊永明
胡祥福
机构地区
南昌大学法学院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9-163,共5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刑事法治
宽严相济
分类号
DF6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陈兴良.从政治刑法到市民刑法[A]..刑事法评论:第1卷[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43.
2
钊作俊,刘蓓蕾.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论纲[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5):3-9.
被引量:42
3
陈兴良,梁根林,胡云腾,周振想,白建军,陈瑞华.
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J]
.金陵法律评论,2001(2):5-16.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6
1
汉斯·海因里希·耶施克,何天贵.
世界性刑法改革运动概要[J]
.环球法律评论,1981,3(1):18-25.
被引量:38
2
赵秉志.
刑法修改中的宏观问题研讨[J]
.法学研究,1996,18(3):109-125.
被引量:26
3
马克.安赛尔,王立宪.
从社会防护运动角度看西方国家刑事政策的新发展[J]
.中外法学,1989,1(2):59-62.
被引量:48
4
沈德泳,汪少华.
刑法修改与非犯罪化问题[J]
.中国律师,1996,0(10):42-43.
被引量:4
5
高 格.
我的刑法学术思想[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7(5):1-6.
被引量:1
6
宋英辉,许身健.
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J]
.现代法学,2004,26(3):32-37.
被引量:160
共引文献
57
1
姚家儒,郭丽萍.
中国古代拐卖人口犯罪及治理对策[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5):17-22.
被引量:5
2
朱艳英.
罪刑法定与我国的“严打”[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9(12):35-39.
被引量:1
3
刘长秋.
论生命科技刑事责任的功能与我国刑法之完善[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0(1):8-13.
被引量:1
4
李震.
论犯罪预防体系[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3):143-145.
被引量:1
5
李磊,陈锋.
监狱行刑权略论[J]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5):23-25.
被引量:1
6
包雯,王春香.
构建符合刑法谦抑的刑法体系[J]
.学习论坛,2006,22(6):72-75.
被引量:1
7
姜涛.
刑事政策的理性架构——以法治为背景的思考[J]
.现代法学,2006,28(4):100-107.
被引量:8
8
来君.
安乐死非犯罪化之解析[J]
.青海社会科学,2006(4):111-115.
被引量:3
9
杜雪晶.
中国非刑罚化的涵义探解[J]
.河北法学,2007,25(4):93-96.
被引量:7
10
张绍谦.
从刑罚特性看犯罪圈的界限[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5):19-26.
被引量:16
1
田源.
略论风险社会视阈下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5):74-78.
被引量:1
2
罗瑞芳.
农民侵财型犯罪问题经济学分析[J]
.社科纵横,2008,23(12):99-102.
被引量:1
3
雷振扬.
论法律信仰的培植[J]
.社会主义研究,2001(4):57-60.
被引量:5
4
谢秋红.
论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在我国的建构[J]
.重庆社会科学,2007(9):79-84.
5
祝小茗,姜杰.
国外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启示[J]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6,25(1):46-50.
被引量:1
6
胡启忠.
反金融犯罪法制建设论要[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7):81-84.
被引量:3
7
曹玉婷.
涉外婚姻家庭关系法律适用法的人本化[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2):104-106.
被引量:1
8
张榕.
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合理建构——以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视角[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2):105-113.
被引量:19
9
陈小彪,佘杰新.
论维权型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刑法规制[J]
.岭南学刊,2014(1):70-75.
被引量:2
10
高颖.
法哲学视野下的人本主义与神本主义[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3):3-6.
江西社会科学
2008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