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稻米》
1998年第1期16-16,共1页
China Rice
同被引文献28
-
1何霭如,郭建夫.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996-997. 被引量:25
-
2余虹.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栽培法[J].农村新技术,2007(3):5-6. 被引量:2
-
3沈德明,英慕光.单季稻乳苗抛栽的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1997(3):15-15. 被引量:16
-
4王友芬 于广星 代贵金 等.水稻乳芽抛栽技术试验总结(增刊).辽宁农业科学,2001,:25-27.
-
5王友芬 代贵金 于广星 等.水稻节水增效技术简介(增刊).辽宁农业科学,2001,:24-25.
-
6陈同庆.水稻乳苗抛栽技术简介.垦殖与稻作,1999,(4):17-17.
-
7高桐林.水稻乳苗抛栽技术.垦殖与稻作,2000,(1):16-16.
-
8王友芬 代贵金 于广星 等.水稻节水增效技术简介.辽宁农业科学,2001,:24-25.
-
9彭邵裘,曾昭瑞,张志光.水稻纹枯病及其防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
10李宝阀.世界水稻种植模式发展[R]..全国种植机械情报网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C].,1996..
引证文献3
-
1马殿荣,陈温福,李磊鑫,王佳,王庆祥,苏芳莉.水稻乳苗抛栽研究概况及其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04(4):31-33. 被引量:3
-
2张晋,颜群,高利军,唐茂艳,高汉亮.水稻纹枯病在不同栽培方式稻田发生情况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21-823. 被引量:5
-
3马殿荣,王庆祥,陈温福,陈健.水稻乳苗抛栽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3):222-224.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19
-
1马殿荣,陈温福,李磊鑫,王佳,王庆祥,苏芳莉.水稻乳苗抛栽研究概况及其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04(4):31-33. 被引量:3
-
2马殿荣,陈温福,苏英山,李磊鑫,高峰.水稻乳苗抛栽与其它栽培方式干物质生产特性的比较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4(5):6-9. 被引量:18
-
3马殿荣,陈温福,徐正进,张文忠,刘义玲.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群体形态特征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4):392-395. 被引量:18
-
4鲁雪林.淹水对水稻乳苗撒播成苗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18-19. 被引量:1
-
5孙昌禹,鲁雪林,王凤芝,周汉良.冀东稻区乳苗早期抛秧的气候特点与栽培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71-72.
-
6邢春强.淹水条件对水稻芽撒播成苗的影响[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5):11-13.
-
7周汉良,孙昌禹,鲁雪林,张小东,王凤芝.不同日龄的水稻芽撒播成苗的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6):29-32. 被引量:2
-
8吴新海.夏季不同日龄的水稻芽撒播对成苗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5-17. 被引量:1
-
9郑秋玲.淹水时间对夏季水稻乳苗撒播成苗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8-10.
-
10杨敏勇,倪志勇,池建云.单季稻乳苗抛栽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32-33.
-
1汪申如.2BDS—1.2型水稻撒播机的研究[J].湖南农机,1993(1):6-7.
-
2张运胜.早稻分厢撒播高产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1991(1):14-15. 被引量:1
-
3刘书起.麦夫迪对于减轻水稻幼苗冻害的作用[J].河北农业情报,1989(3):42-43.
-
4Yosh.,S,罗文新.苜蓿脱蛋白液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J].牧业译丛,1993(1):34-35.
-
5蒋宁,汤邦根.水稻幼苗对丁草胺抗性与愈伤组织抗性的相关性研究[J].杂草学报(内刊),1992,6(3):11-15. 被引量:1
-
6麦(讠永)谊,林建明,曾小龙,潘瑞炽.油菜素内酯对水稻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简报)[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25(2):50-52. 被引量:4
-
7孙润红,徐俊蕾,杨丽荣,张洁,夏明聪,武超,薛保国,吴坤.安全剂双苯恶唑酸对水稻精恶唑禾草灵药害的解毒效应[J].河南农业科学,2017,46(9):67-7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