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哥本哈根》:一个待阐释的文本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98年英国剧作家弗赖恩(Michacl Frayn)创作的戏剧《哥本哈根》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剧本对于"海森堡为什么来哥本哈根",作者设置了可以被不断阐释的多重意义。对于该剧中出现的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对待敏感事件的处理方式,作者也进行了多角度的描述。该剧本与众不同的创作方法与后现代主义文论中罗兰.巴特的有关于文本的理论有某些巧合之处。借用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对该剧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后现代主义文学文本与传统经典文本之间的巨大差异。
作者 庄晨曦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2期142-144,共3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1]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李北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578.
  • 2[5]朱立元,张德兴.西方美学通史:第七卷(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364.
  • 3[4]福柯.性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