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统社会与网络社会分层比较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诱发了一种折的社会形式——网络社会。齐美尔说过,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度与密度,以致人们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与社会单位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网络社会显然符合这一定义。
作者
李水英
梁宁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青年记者》
2008年第24期35-36,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关键词
社会分层
网络社会
传统
社会形式
互联网
齐美尔
交往
分类号
D6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
1
曾婷,朱柳萍.
网络社会中人的价值观念探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7):43-47.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
1
[美]迈克尔·沙利文-特雷纳(Michael Sullivan-Trainor) 著,程时端等.信息高速公路透视[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
3
1
李水英,梁宁.
传统社会与网络社会分层比较研究[J]
.新闻世界,2009(1):62-63.
被引量:2
2
赵聪聪.
虚拟社会对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J]
.求知导刊,2016(31):47-47.
3
赵聪聪.
虚拟社会的特征及其对人的价值观的双重影响[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6(6):100-10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2
1
王兆华.
从传播学视角看网络新闻的跟帖功能[J]
.东南传播,2007(1):64-65.
被引量:11
2
皮帕·诺里斯,莫非.
公民参与、信息贫困与互联网络[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53(6):31-35.
被引量:22
3
戚攻.
“虚拟社会”与社会学[J]
.社会,2001,21(2):33-35.
被引量:35
4
黄少华.
论网络社会的结构转型[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6):764-768.
被引量:13
5
[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102.
6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140.
7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3版.夏九铸,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34.
8
N·巴雷特.赛伯族状态·因特网的文化、政治和经济[M].李新玲,译.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264.
9
罗斯玛丽·克朗普顿.阶级与分层[M].3版.陈光金,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3.
10
Sassi, S. (Cuhural differentiation or social segregation? Four approaches to the digital divide [ J ]. New Media So- ciety, 2005. 7(5) :684 -700.
引证文献
3
1
赵伟.
基于网络的当代社会分层与阶级结构初探[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2):146-150.
被引量:2
2
赵平喜.
网络新闻跟帖场域中价值观的“社会表达”——一种新媒介生活方式的展开[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60-66.
被引量:1
3
鞠好祺.
网络社群角度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以“5·3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J]
.经营与管理,2017(10):152-154.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资星.
涉警舆情突发事件新媒体应对探析[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4,26(1):98-103.
2
张仲涛,宋卫佳.
大数据背景下政府舆论危机公关问题研究综述[J]
.学习论坛,2017,33(12):52-57.
被引量:9
3
冀慧珍,梁瑾璐,马永峰.
阶级阶层嬗变与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发展[J]
.晋阳学刊,2021(6):71-79.
1
何欢.
高校艺术专业辅导员管理工作研究[J]
.才智,2011,0(15):334-334.
2
黄跃红.
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教学[J]
.海外英语,2010(12X):98-98.
3
刘文娟.
新形式下对初中物理新课标的解读[J]
.学周刊(中旬),2010(6):157-157.
4
梅向华,陈亮.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人格[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7(7):33-33.
5
蒋拉洁.
提升能力——语文教学的主题[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09(10):45-45.
6
冯长新.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探究[J]
.吉林教育(综合),2015,0(25):50-50.
7
陈廷柱.
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若干问题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08,29(8):11-16.
被引量:10
8
丁翔.
校园音乐活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12):76-78.
9
邱杰芬.
浅谈新课程中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3):59-59.
10
朱广宇.
农村学校体育特长生选拔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09(6):98-99.
被引量:3
青年记者
2008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