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胶体本质的探究性教学设计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教材内容安排上,“胶体”紧随“晶体结构”之后。从知识体系上,胶体与之前学过的溶液、浊液一起都属于“分散系”,而晶体结构与之前学过的分子结构、原子结构一起都属于“物质结构”体系。这看似分立的两块知识之间却有着深层的关系,因为一个研究的是物质的构成形式,一个研究的是物质的分散形式,都与“粒子”有关。因此进行胶体一节的教学时,晶体结构自然成为胶体研究的基础之一。
作者
彭伟桥
机构地区
武汉市第十九中学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2009年第1期42-44,共3页
Education In Chemistry
关键词
胶体
教学设计
探究性
晶体结构
物质结构
知识体系
教材内容
分子结构
分类号
O648.1 [理学—物理化学]
O614.121 [理学—无机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9
1
徐燕平,王月,陈稳,乐翠娣.
氯化钠胶体制备的自主探究式教学初探[J]
.化学教学,2006(6):28-29.
被引量:3
2
陈寅.
“胶体”教学设计[J]
.化学教学,2007(5):45-47.
被引量:3
3
张莉娜.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分散系及其分类”[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1):42-45.
被引量:3
4
马云云.
人教版必修1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7):39-42.
被引量:2
5
何彩霞.
在把握化学概念本质中促进学科观念建构——“分散系及其分类”单元教学的思考[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3):62-65.
被引量:7
6
贺京.
《物质的分类——胶体》教学设计[J]
.新课程(下),2010(2):79-79.
被引量:2
7
郑志信.
对“红光照射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实验”的探究[J]
.化学教育,2010,31(7):76-77.
被引量:10
8
白云文.
“胶体”教学设计[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11(10):31-32.
被引量:2
9
吴晓红,张建琴.
《分散系及其分类》情景教学设计课例[J]
.科教导刊,2011(28):80-81.
被引量:5
10
赵秀美.
多媒体辅助探究性化学教学的实践——《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案例[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2):52-5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林建芬.
“胶体”教学问题的分析与改进——基于文献统计和教材比较的视角[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6(11):70-74.
被引量:1
2
林建芬.
基于文献统计和教材比较视角分析高中化学“胶体”教学教学[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7(5):37-4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李梦雪.
关于胶体稳定性问题的疑难解析[J]
.化学教学,2018,0(1):92-95.
被引量:3
2
李启翔.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胶体”教学设计[J]
.化学教与学(下半月),2022(12):34-37.
被引量:2
3
何雷玉,欧阳志斌.
活动中体验·情境中思考·探究中建构——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胶体”教学实践[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23,40(4):40-44.
1
彭伟桥.
胶体本质的探究性教学设计[J]
.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2009,0(4):25-27.
2
陈利.
说说分子和分子运动[J]
.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中考版),2015,0(7):44-45.
3
杨明生,亓晓玲.
我国台湾地区普通高中化学实验课程设置及内容安排[J]
.化学教育,2013,34(12):88-91.
被引量:1
4
黄春芳,施踏青,陈华龙.
浅谈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设想[J]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4):127-128.
5
准晶体[J]
.泰州科技,2011(11):29-29.
6
管新胜.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J]
.中国科技纵横,2010(18):97-97.
7
王宝珍,顾海娜,周伟红,刘松艳,丁长江.
基于双语教学下的国外普通化学教材浅析[J]
.化学教育,2013,34(4):91-92.
被引量:3
8
韦存容.
基于数字化实验,深化微粒观认识——以“离子反应”教学为例[J]
.创新时代,2017,0(4):64-65.
9
阮守朋.
连接宏观和微观的桥梁——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构成[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4(10):68-69.
10
张功耀,余刚.
《怀疑的化学家》怀疑什么?[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4):62-68.
被引量:3
化学教学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