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切制法对葛根中葛根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研究测定不同切制方法切制葛根后葛根素的含量差异,确定葛根的最佳切制方法。方法对葛根采用鲜切法和干切法切制,用HPLC测定葛根素含量。结果葛根鲜切品中葛根素含量为5.14%,干切品中葛根素含量为4.91%。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葛根中葛根素含量的测定。葛根鲜切品较干切法中葛根素含量高。
作者
张沛烨
孙静
王昌利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
出处
《现代中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56-57,共2页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葛根
葛根素
鲜切法
分类号
R283.3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57
同被引文献
5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6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9.
2
张帆,洪秀珍,刘东风.
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及QT离散度的影响[J]
.现代中医药,2007,27(5):3-4.
被引量:2
3
陈士林,陈四保,杨大坚,陈新滋,徐宏喜.
葛根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J]
.中草药,2003,34(7):661-663.
被引量:37
4
何春年,李敏,曹志高,郭红英,王春兰,余世春.
葛根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1141-1145.
被引量:19
5
仲英,王菊,杨尚军,唐文照,左春旭.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地区葛根中葛根素含量[J]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2):1058-1060.
被引量:11
6
迟霁菲,张国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J]
.中南药学,2006,4(4):307-309.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顾志平,陈碧珠,冯瑞芝,陈四保,仲耘,连文琰.
中药葛根及其同属植物的资源利用和评价[J]
.药学学报,1996,31(5):387-393.
被引量:127
2
方起程 林茂 等.葛根黄酮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74,54(5):271-271.
3
柴田承二 村上孝夫 西川嘉宏 等.葛根化学成分的研究(1)[J].药学杂志,1959,79:757-757.
4
[2]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辞海(第三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699-707.
5
Doven,OzdolC Sayin TM,etal:QT interval dispersion:noninvasine maker of ischemic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J].Jpn Heart J,2000,41(5):592.
6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J]
.中成药,2000,22(10):671-675.
被引量:389
7
肖学凤,高岚.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J]
.中草药,2001,32(3):220-220.
被引量:34
8
葛根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1972,19(2):14-18.
被引量:8
9
仲英,丁杏苞,左春旭,兰静.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葛根不同生长季节葛根素的含量与质量[J]
.中草药,1992,23(6):294-295.
被引量:53
共引文献
257
1
陈乃富,韩邦兴,张莉,张凯.
金樱子总黄酮的HPLC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34-35.
被引量:8
2
易红,杨华.
葛根的品种产地和提取工艺研究进展概况[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1):60-63.
被引量:25
3
陈玉,郑萍.
川产葛根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J]
.华西药学杂志,2008,23(2):217-218.
被引量:7
4
沈梦洁,冯昕韡,朱仲良.
葛根HPLC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研究[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1):73-76.
被引量:9
5
王斌,冯旭,李珍,孙文基.
勒马回注射剂RP-HPLC特定(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2004,24(5):519-522.
6
邓新国,胡世兴,张清炯,杨锦南,林少春,陈慷.
葛根素腹腔注射在兔视网膜组织中的药动学研究[J]
.中草药,2004,35(12):1382-1384.
被引量:5
7
杜力军,邢东明,炎彬,卢弘,赵玉男,谢伟东,雷帆,陶佳林.
对葛根素与葛根黄酮体内动力学关系的探讨——兼论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6):26-30.
被引量:8
8
刘冰.
葛根素研究进展[J]
.淮海医药,2005,23(2):149-150.
被引量:7
9
蔡光先,李顺祥,蒋炜.
葛根超微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
.中南药学,2005,3(2):67-70.
被引量:2
10
石万贞,刘琼华.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感冒清热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J]
.中医药学刊,2005,23(6):1120-112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0
1
李玲,马力,袁永俊,陈祥贵,何宇新.
葛根饮片加工工艺初探[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822-823.
被引量:4
2
胡学文,周欣,吴淑莲,贾璋林,潘佩光.
煨葛根茯苓汤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分泌型IgA的影响以及对心肌损害的保护研究[J]
.中医儿科杂志,2006,2(6):38-40.
被引量:2
3
刘文山,杨梓懿.
不同炮制方法对葛根中总异黄酮含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39-41.
被引量:8
4
唐伟华.
宋金元时期医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155-156.
被引量:10
5
刘舒平,王静竹,刘春生,温国庆,刘艳辉.
HPLC法测定葛根炮制品中葛根素的含量[J]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2):723-725.
被引量:17
6
苏玉亮.
煨葛根止泻方治疗婴幼儿腹泻[J]
.广东药学,1999,9(1):21-21.
被引量:1
7
韩亚南,徐暾海.
浅析对中医药历史发展的认识[J]
.药学教育,2010,26(5):25-27.
被引量:2
8
吴可,谢朝晖,王芳.
炮制对葛根中总黄酮及葛根素含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64-66.
被引量:11
9
张启云,徐良辉,李冰涛,汤喜兰,徐国良.
HPLC法同时测定葛根芩连汤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2011,31(7):1425-1429.
被引量:25
10
杨彦红.
升麻葛根汤治羊痘[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23):39-3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邓小燕,钟凌云,朱卫丰,于欢,谌瑞林,廖晶晶,丁星月.
葛根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其现代炮制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7):3524-3526.
被引量:7
2
廖晶晶,钟凌云,谌瑞林,朱卫丰,邓小燕,周世成.
葛根、粉葛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炮制比较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1):6643-665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吕鑫,顾志荣,张志红,祁梅,张锐,葛斌.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解毒活血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4):34-44.
被引量:3
2
席超,徐尚呈,王心怡,许经萍,崔艳茹,刘荣华,朱卫丰,屈飞.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葛根、粉葛对风寒表证大鼠模型退热作用的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38(5):125-130.
被引量:2
3
张龙,宋全枚,司国民.
基于四位一体理论论述奔豚汤中葛根用药之原理[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12):7208-7211.
被引量:2
4
周豪楠,马喜玲,涂志伟,李林桐,胡远锋,肖旭峰,罗莎,范淑英.
基于转录组学的粉葛葛根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挖掘[J]
.江苏农业科学,2023,51(5):30-37.
被引量:1
5
程浩,谢有发,马晓娟,刘建兵,倪彩新,陈冲,黄静,熊艳霞.
响应面法优化葛根酸奶发酵工艺[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23,34(4):174-181.
被引量:9
6
郭永梅,王芳,杨宇秀.
葛根不同炮制品降血糖效果研究[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3,25(6):11-14.
被引量:1
7
孙有智,唐苏媛,赵益,管咏梅,钟凌云,朱卫丰.
经典名方桂枝加葛根汤考证[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7):1-9.
被引量:8
8
钟凌云,邓延文,邓小燕,黄艺,廖晶晶,朱卫丰,于欢,周世成,谌瑞林.
葛(葛根、粉葛)炮制前后黄酮类成分含量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8):9-16.
被引量:3
9
王涛,丁笑颖,李恒阳,郭龙,郑玉光,张丹.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结合多指标评价优选葛根趁鲜加工工艺[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4,41(1):9-17.
被引量:1
10
邓延文,钟凌云,黄艺,廖晶晶,朱卫丰,谌瑞林.
葛根、粉葛炮制前后多糖和微量元素含量研究[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36(2):74-80.
被引量:1
1
郝建萍,王昌利,孙静.
不同切制法对茯苓中茯苓多糖含量的影响[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1):55-56.
被引量:3
2
崔春利,王敏,郭东艳,唐志书,李瑾,冀德富.
不同切制法对楤木根皮中皂苷类成分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2):9-11.
被引量:5
3
王文凯,贾静,张正,翁萍,杨武亮,龚千锋.
薄荷趁鲜切制的可行性探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7):40-42.
被引量:9
4
孙静,王昌利,张佩烨.
黄芪药材加工工艺的改进[J]
.中国药房,2011,22(19):1759-1760.
被引量:5
5
陈瑞生,陈相银.
葛根与粉葛的鉴别[J]
.首都医药,2010(5):51-51.
被引量:1
6
徐智毅.
浅谈天麻不同切制法对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236-237.
被引量:2
7
卓诗勤,张浩,丁弋娜,杜伟锋,葛卫红.
硫熏和鲜切浙贝母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3):618-621.
被引量:55
8
冯雷.
虎杖研究新进展[J]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9):78-78.
被引量:9
9
苏卓,王昌利,孙静,郝建萍.
穿山龙趁鲜切制与传统炮制方法的比较[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9):2299-2300.
被引量:2
10
蒋礼年,倪松兴.
天麻不同切制法的质量比较[J]
.中药材,1989,12(11):30-31.
被引量:5
现代中医药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