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4
1 李嘉鹏,吕利华,谭云峰.白僵菌工厂化生产小试产品封垛防治玉米螟效果初报[J] .吉林农业科学,1994,19(3):50-52. 被引量:1
2 毛水莲.苏云金杆菌制剂的研究与应用[J] .世界农业,1994(2):33-34. 被引量:7
3 郭维烈.研究微生物饲料制剂加快“白色农业”的进展(之二)[J] .中国饲料,1996(22):10-12. 被引量:5
4 许文耀.苏云金杆菌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1994,(5):14-14.
5 Cui Z L,Li S P,Fu G P.Isolation of methyl parathion degrading strain M6 and cloning of the methyl parathion hydrolasc Gene[J].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1,67(10):4922-4925.
6 申效诚,赵白鸽,任应党,刘玉霞.白色农业的崛起和发展[J] .河南农业科学,1999,28(3):18-20. 被引量:2
7 王海燕,孔建,申效诚,刘玉霞,任应党.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控制[J] .河南农业科学,2000,29(2):25-26. 被引量:1
8 潘超美,郭庆荣,邱桥姐,黄湘兰.VA菌根真菌对玉米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J] .土壤与环境,2000,9(4):304-306. 被引量:32
9 陈坚,任洪强,堵国成,李寅,伦世仪.二十一世纪的理想食品—螺旋藻[J] .生物工程进展,2001,21(5):29-35. 被引量:32
10 沈标,洪青,李顺鹏.甲基对硫磷降解菌DLL-1的发光酶基因标记及在土壤中的变化[J] .农村生态环境,2002,18(1):16-21.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11
1 朱连龙,熊爱生,彭日荷,姚泉洪.酶制剂在农业中的应用及生物技术改良[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62-65. 被引量:6
2 张兆胤,王征兵,刘帆,王小磊.艺术农业开发研究——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J] .科技导报,2007,25(9):70-73.
3 陆建中,林敏,邱德文.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4):22-25. 被引量:3
4 林新坚,李善仁,陈济琛.福建微生物农业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福建农业学报,2008,23(4):450-456. 被引量:4
5 翁伯琦,雷锦桂,胡习斌,王义祥,江枝和.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低碳农业[J] .生态环境学报,2010,19(6):1495-1501. 被引量:32
6 尹浩洋,张广文.论白色农业发展的意义和途径[J] .北方经贸,2011(11):29-30. 被引量:1
7 许永胜,曾昭海,张凯,古燕翔,郭来春,王春龙,胡跃高.生物菌肥替代氮肥对裸燕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2015,40(4):21-25. 被引量:10
8 张磊.高等农林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高教学刊,2018,4(13):127-129. 被引量:4
9 赵嘉宁.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J] .江西农业,2018(6):121-121. 被引量:1
10 李佑丰,李美阳.贫困地区白色农业发展途径的策略性分析——以邵阳地区白色农业发展为例[J] .考试周刊,2019,0(18):194-195.
1 马翠玲.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经验及发展趋势[J] .甘肃理论学刊,1997(3):42-44. 被引量:6
2 耿志成.白色农业的探索——关于五大连池市明家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报告[J] .现代经济信息,2012,0(09X):261-261.
3 边桂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3(2):10-10.
4 岳寿松,王翠萍,龙升波.白色农业──中国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J] .世界农业,1998(10):44-45. 被引量:1
5 岳寿松,王翠萍,尤升波.白色农业[J] .技术监督实用技术,1998(6):11-11. 被引量:1
6 李向娟.白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22-24. 被引量:5
7 夏湛恩,夏蓓.“白色农业产业”在崛起[J] .今日科技,2004(10):38-39.
8 孔祥智,韩纪江,张照新.中国农业需要加快发展的几个领域[J] .北京农业,2000(3):6-7. 被引量:1
9 孔祥智,韩纪江,张照新.中国农业需要加快发展的几个领域[J] .经济问题,2000(1):42-45. 被引量:5
10 包建中.以“白色农业”推动农业革命[J] .海峡科技,2000(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