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找寻诗意的存在——《赫索格》结尾探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索尔·贝娄作为当代美国文学代表人物,影响深远。本文把研究的焦点放在小说《赫索格》的结尾,从存在主义哲学入手,分析《赫索格》的结尾所体现的传统存在主义要素和索尔·贝娄独特的存在哲学观。进一步揭示贝娄在试图帮助人类摆脱困境方面所表达的存在主义主张——只要人类通过自身的反省与感悟,一定能找到生存的意义,并最终得到诗意的存在。
作者
周皓
机构地区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9-192,共4页
Jiang-huai Tribune
关键词
平静
存在
存在主义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41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1
Cronin L.Gloria and Blaine H. Hall, Saul Bellow: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M]. Second edition, 1987.
2
Tony Tanner. Saul Bellow [M]. London : Oliver&Boyd, 1976 : 87.
3
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商务印书馆,2000:36
4
索尔·贝娄.赫索格[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5
宋兆霖.索尔·贝娄的世界并非完全绝望.中国图书商报,2005-4-22.
6
刘献彪等.外国文学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442.
7
邓宏艺.
贝娄作品存在主义思想的来源探析[J]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99-102.
被引量:4
8
郁青.
《雨王汉德森》与《黑暗的心》[J]
.外国文学评论,1997(3):89-94.
被引量:8
9
Bradbury, M. Saul Bellow. New York: Methuen & Co. Ltd, 1982.
10
Clayton, John J. Saul Bellow: In Defense of Man. Lond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69.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郁青.
《雨王汉德森》与《黑暗的心》[J]
.外国文学评论,1997(3):89-94.
被引量:8
2
王云弟.
“我看我自己”——论索尔·贝娄的《赫索格》[J]
.外国文学研究,1995,17(1):55-60.
被引量:3
3
戚涛.
弘扬还是颠覆——评贝娄的《赫索格》[J]
.外国文学,2002(3):45-52.
被引量:9
4
[3]刘献彪,等.外国文学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442.
5
[3](美)巴雷特.非理性的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6
[4]赵乐生生,等.西方现代派文学与艺术[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6.
7
[5](美)马尔科姆@布拉德伯利.美国现代小说论[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2.
8
[7](美)伊哈布@哈桑.当代美国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
9
[11](美)W@考夫曼.存在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0
[12]毛信德.美国20世纪文坛之魂[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
共引文献
141
1
邓宏艺.
贝娄作品存在主义思想的来源探析[J]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99-102.
被引量:4
2
王晓兰,王松林.
康拉德在中国:回顾与展望[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5):43-49.
被引量:15
3
殷企平.
《黑暗的心脏》解读中的四个误区[J]
.外国文学评论,2001(2):144-151.
被引量:37
4
李志斌.
试论《金驴记》对后世欧洲文学作品的影响[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6):686-689.
被引量:1
5
司晨,金鑫.
叙事伦理与拯救的可能——长篇小说《别看我的脸》的一种阅读[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6(5):94-97.
6
杨俊国.
耙耧山上的鸱枭声——读阎连科的《日光流年》[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5,12(6):47-50.
被引量:1
7
邓芳.
不被理解的温情写作——论废名小说[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3):189-192.
8
祝平.
国内索尔·贝娄研究综述[J]
.广西社会科学,2006(5):95-99.
被引量:14
9
兰兴伟.
智者之笑与智者之思——解读“昆德拉式”幽默[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6):142-146.
被引量:2
10
宋德伟.
新世纪国内索尔·贝娄研究述评[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6):181-184.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2
1
Opdahl,Keith Michael.The Novels of Saul Bellow: an Introduction[]..1967
2
Pifer,Ellen.Saul Bellow against the Grain[]..1990
引证文献
1
1
尤广杰.
解读《赫索格》中蕴涵的犹太教教义[J]
.芒种,2012(10):75-76.
1
李园.
论《赫索格》的叙事艺术[J]
.芒种,2014,0(11):93-94.
2
许定萍.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J]
.社会科学家,2007,22(S2):249-250.
被引量:1
3
周皓,张瑛.
《赫索格》结尾的犹太性解读[J]
.科教文汇,2008(32):252-253.
被引量:1
4
宋錋.
略论《赫索格》中信的作用[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8(2):124-126.
5
柳木帛良.
蚂蚱求生的启示[J]
.健身科学,2002,0(10):24-24.
6
堡局质量 摆脱困境——本刊召开电影创作现状讨论会(9月1日)[J]
.电影文学,1990(11).
7
王春艳.
不对任何人负责的坚定独立的灵魂——解析《赫索格》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
.理论观察,2012(5):123-124.
被引量:4
8
赵苗.
《赫索格》中的犹太身份焦虑[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6):129-130.
被引量:2
9
王宏根.
并不模糊的背影[J]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1(1):58-60.
10
籍晓红.
论索尔·贝娄小说《赫索格》中的异化主题[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9(4):63-67.
被引量:3
江淮论坛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