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大乘起信论》修行方式的初步思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考察认为《大乘起信论》"性觉"修行观体现了中国佛教最根本的修证方式和教化方式,是中国佛教修证和教化的出发点与不可违背的根本前提。中国大乘佛教这种"自性自度"的修证和教化方式,深刻影响并促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大教化系统对待互补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
李明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五台山研究》
2008年第4期19-23,共5页
Mt Wutai Researches
关键词
妻心
真如
熏习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南朝梁)真谛译高振农校释大乘起信论校释[M].
同被引文献
7
1
代超.
两种薰习说比较——《摄大乘论》《成唯识论》与《大乘起信论》薰习说比较[J]
.兰州学刊,2010(2):13-16.
被引量:1
2
马鸣菩萨(造),真谛(梁译):《大乘起信论》,《大正藏》,32-575下.
3
马鸣菩萨(造),真谛(梁译),高振农(校释):《大乘起信论校释》,《中国佛教典籍选刊》,1986年,第41页.
4
马鸣菩萨(造)真谛(梁译):《大乘起信论》,《大正藏》,T32p0578a.
5
李铁华.
浅论《大乘起信论》的内在理路——以真如观念为核心[J]
.兰州学刊,2008(3):8-10.
被引量:1
6
张理峰.
佛教“无明”观念探析——以《大乘起信论》为例[J]
.船山学刊,2008(3):142-144.
被引量:1
7
杜立婕.
《大乘起信论》与中国禅宗的思想和修行[J]
.兰州学刊,2008(9):15-1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孟淑媛.
《大乘起信论》“本觉自证”理路的建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5):145-150.
2
王天巍.
论《大乘起信论》的熏习说—兼论熏染之别[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4(4):35-39.
1
陈晓平,罗伟玲.
试论道德理论的层次结构——兼论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之比较[J]
.学术界,2012(1):88-100.
被引量:4
2
赵王英.
对阿尔都塞思想的初步思考[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9).
3
袁宏禹,刘正平.
批判、回归与革新——吕澂禅学与唯识学关系研究的思维向度[J]
.宗教学研究,2011(4):116-120.
4
李双龙.
从自我教化方式看中晚明泰州学派士人的心态[J]
.社会科学论坛,2011(3):69-73.
被引量:1
5
朱成明.
存在的分流——对印度哲学开端的初步思考[J]
.世界哲学,2016(1):151-159.
被引量:3
6
江海.
荀子人性论与儒家人性论的历史向度[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9.
被引量:2
7
与时俱进与契理契机[J]
.中国宗教,2005(5):60-60.
8
秦淮.
试论吕澂佛学思想的后期变化──从吕澂与熊十力辨佛学根本问题说起[J]
.宗教学研究,2001(4):118-122.
被引量:2
9
江海,张斌.
儒家思想发展史上的性觉与性寂之争[J]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9(4):25-27.
10
唐明燕.
从儒道墨法的对比中看儒道互补格局的形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52-56.
五台山研究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