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派诗歌的发展与演变——从戴望舒诗歌创作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戴望舒诗歌创作历程表明:现代派诗歌的发展是汉诗传统与欧洲现代主义诗艺不断融合的过程,是建构东方民族现代诗的过程。它向现实主义的演变,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新诗的新发展。
作者
翟长兴
机构地区
台州学院
出处
《理论观察》
2008年第6期130-131,共2页
Theoretic Observation
关键词
化古化欧
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实主义的演变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姜耕玉.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J]
.文学评论,1999(5):26-35.
被引量:13
2
孙玉石.20世纪中国新诗:1937—1949[J]诗探索,1994(04).
3
孙玉石.20世纪中国新诗:1917—1937[J]诗探索,1994(03).
4
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
共引文献
12
1
李公文.
语言意识的自觉:当代诗歌写作新的向度[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1):47-49.
2
李思清.
论新月诗人的诗学探索及其文学史地位[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6):9-14.
被引量:2
3
李公文,闫桂萍.
论戴望舒对法国象征主义的接受[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9(3):28-31.
被引量:1
4
杜龙芳.
我国20世纪初西方诗歌翻译对新诗形成的影响[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88-92.
被引量:1
5
刘剑,周帆.
新诗“竹节式”结构的诗路探寻[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5):55-60.
被引量:3
6
颜同林,彭冠龙.
新世纪贵州诗歌抒情主体变迁探析[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2):1-4.
被引量:2
7
李梅.
“中国风”流行音乐艺术特征之探索[J]
.艺术评论,2012(10):131-135.
被引量:23
8
李永才.
新诗百年:贡献、问题及展望[J]
.当代文坛,2017(1):122-127.
被引量:4
9
姜耕玉.
原创力之于创世纪“三驾马车”[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0):1-8.
10
赵巍.
浅析体育文学内涵及其发展[J]
.作家,2009,0(16):163-16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1
1
吴宗龙.
浅析李金发诗歌的古典美[J]
.华章(初中读写),2008(15):68-69.
被引量:1
2
凡尼.
从李金发到戴望舒──中国现代象征诗的流变轨迹[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2(4):44-51.
被引量:4
3
李玫.论法国象征派文学对戴望舒中后期创作的影响[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03)
4
戴望舒著.戴望舒精选集[M].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
5
王文彬著.中西诗学交汇中的戴望舒[M].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6
戴望舒著.戴望舒选集[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7
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M].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
8
李金发著.李金发诗集[M].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7
9
王德生.
中国二十年代象征主义诗潮略论——以李金发为个案[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1):70-71.
被引量:1
10
王泽龙.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1(3):102-10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郭思妍.
法国象征主义诗歌艺术手法在中国的移植和再创造——以李金发、戴望舒为例[J]
.考试周刊,2009(29X):27-30.
1
曹华强.
浅论我国古代艺术创作中现实主义的演变[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1):112-114.
2
金燕.
社会价值观下的文学创作分析[J]
.青年文学家,2013,0(33):6-7.
被引量:4
3
肖妍律.
王安石的散文创作分析[J]
.青年时代,2017,0(1):24-24.
4
徐琴.
西藏的魔幻现实主义——评扎西达娃及其小说创作[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2):53-55.
被引量:9
5
赵明.
鲁迅的道德观[J]
.大家,2010(16):104-105.
6
卞铁俊.
楚文化与《离骚》创作分析[J]
.城市地理,2015,0(1X):253-254.
7
石文.
传播学视域下的余秋雨文学创作分析[J]
.参花(上),2014,0(10):98-99.
8
程超.
“不道德”的纳博科夫——对《洛丽塔》的创作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8):186-186.
9
郭丹.
论琉球中山诗的汉诗传统[J]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6):68-73.
10
赵秀媛.
《废都》:作家的放纵——贾平凹创作分析[J]
.枣庄师专学报,1993(4):13-16.
理论观察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