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96,共6页
Historical Archives
参考文献37
-
1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篇》,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2132页.
-
2孙中山.《与该鲁学尼等的谈话》(1906年11月15日),《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19页.
-
3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12月2日),《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329页.
-
4孙中山.《五权宪法》(1921年3月20日),《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96、496页.
-
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所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合编.《孙中山年谱》,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93页.
-
6倪俊明.《叶夏声》,张磊主编.《孙中山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0页.
-
7张耀曾,岑德彰编.《中华民国宪法史料》,上海新中国建设学会1933年版;台北文海出版社1981年重印版.
-
8臧运祜.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文本体现——叶夏声《五权宪法草案》研析[J].民国档案,2005(4):60-65. 被引量:5
-
9.《中华革命党总章》[A].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第五辑[C].(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54年3月版.第7-8页.
-
10《孙总裁演讲(五权宪法)》,《广东群报》,1922年3月19日第3页.
二级参考文献16
-
1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八十一辑803号《中华民国宪法史 料》[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1年4月版..
-
2.《孙中山全集》(全十一卷):第1版[M].中华书局,1981-1986年..
-
3郝盛潮 王耿雄编.《孙中山集外集补编》(第1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
-
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所历史研究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 中山大学历史系合编.《孙中山年谱》:第1版[M].中华书局,1980年7月.第293页.
-
5.《孙中山全集》(第五卷)[M].,.第559页.
-
6.《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第331页.
-
7.《中华革命党总章》[A].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第五辑[C].(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54年3月版.第7-8页.
-
8.《孙中山选集》孙中山7月8日致函廖仲恺,《国防计划》[A]..《国父全集》,第三册[C].台北,1981年8月再版本.第789-790页.
-
9吕芳上著.《革命之再起—中国国民党改组前对新思潮的回应(1914—1924)》[J].(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1999:75-75.
-
10张磊.《孙中山辞典》[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共引文献6
-
1臧运祜.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文本体现——叶夏声《五权宪法草案》研析[J].民国档案,2005(4):60-65. 被引量:5
-
2臧运祜.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演进[J].史学月刊,2007(8):56-63. 被引量:14
-
3孙宏云.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研究述评[J].史学月刊,2007(11):100-106. 被引量:5
-
4夏新华,谭钟毓.借鉴与移植:美国宪政文化对近代中国立宪的影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5):61-65. 被引量:2
-
5马桂花,王茜.陈独秀社会主义经济学思想探微[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4,9(1):30-36.
-
6征汉年.孙中山独立监察权思想的演进轨迹[J].学术探索,2020(6):124-13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8
-
1耿云志.孙中山宪法思想刍议[J].历史研究,1993(4):103-112. 被引量:7
-
2耿云志.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辛亥革命的结局[J].历史研究,1986(6):36-50. 被引量:5
-
3张亦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草人辨正[J].历史研究,1983(3):18-20. 被引量:12
-
4邹小站.关于南京临时政府与《临时约法》的几个问题[J].近代史研究,1997(3):290-297. 被引量:11
-
5张国福.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起草日期和主稿人问题——兼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订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1(1):90-93. 被引量:9
-
6张国福.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8(3):39-41. 被引量:8
-
7臧运祜.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演进[J].史学月刊,2007(8):56-63. 被引量:14
-
8孙宏云.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研究述评[J].史学月刊,2007(11):100-106. 被引量:5
-
1易朝蓬.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对中国民主宪政历史进程的促进[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3):74-76.
-
2蒋国海,石丽芹.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宪政思想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之比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4):44-45.
-
3唐自斌.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新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24(4):104-108.
-
4蒋国海,石丽芹.抗战时期中间势力宪政思想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比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3):78-81.
-
5周海燕,谭晓静.简论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6(1):33-36.
-
6刘桂兰.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历史启示[J].中州大学学报,2000,17(2):8-10.
-
7郭世东.“破天荒的政体”——孙中山创制的“五权宪法”[J].江淮法治,2007(11S):62-62.
-
8王万里.论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创新特色[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0):74-75.
-
9常爱晖.死不瞑目[J].岁月(原创),2009(12):86-87.
-
10花春南.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7(10):429-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