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5,共5页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基金
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20世纪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争论>(05JZD0009)之<双方争论的基本结论及前景展望>中的内容
参考文献15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6[英]杰夫里·巴勒克拉夫.世界史便览:公元前9000年-公元1975年的世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546.
-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9余金成.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现代形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106-107.
-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23,355,355,274,23,275,23.
二级参考文献9
-
1薛晓源,刘国良.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1):44-55. 被引量:451
-
2余金成.怎样从宏观上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2):26-30. 被引量:3
-
3余金成.和谐社会目标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初步形成[J].理论与现代化,2006(2):5-11. 被引量:6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2页.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676.
-
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07、177-178页.
-
9《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第3章第3节,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
共引文献4822
-
1王保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意识解读[J].学术论坛,2008,31(2):16-19. 被引量:1
-
2于秀艳.现代性:内涵、进程与中国语境考察[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0(5):1-4. 被引量:1
-
3张士昌.社会发展动力的多元性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2-14.
-
4李松玉.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3):121-124. 被引量:9
-
5苏志宏.议会道路与晚年恩格斯[J].社会主义研究,2004(4):3-5.
-
6李丹.社会主义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关系[J].社会主义研究,2004(4):15-18.
-
7周茜蓉.创造生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78-81. 被引量:1
-
8徐永军.政治制度正义、属性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14-17. 被引量:6
-
9刘平斋.邓小平与1975年的整顿[J].社会科学研究,2004(5):11-14. 被引量:1
-
10李知恕.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J].理论与改革,2002(3):32-3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16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5、832页.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6-927页.
-
8[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97页.
-
9韦建桦.《从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看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光明日报》,2010年1月29日.
-
10[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尹明涛.当前我国艺术院校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与危机[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4(4):104-106. 被引量:2
-
2王永贵.马克思主义视阈中意识形态的内涵和功能阐释[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2):1-4. 被引量:10
-
3赵欢春.“国家治理”理念下意识形态安全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0):141-148. 被引量:8
-
4包天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6(10):215-217. 被引量:1
-
5陆小成.生态文明视阈下企业低碳道德机制建设[J].理论月刊,2017(5):5-9.
-
6陆小成.有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低碳发展道路[J].发展研究,2017,34(4):88-93.
-
7张文树.社会转型期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4):28-32. 被引量:1
-
8王兰娟.历史虚无主义: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新挑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29(10):94-97. 被引量:2
-
9朱文琦.牢牢掌握“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33(6):121-125. 被引量:2
-
10孙松,逯朋.改革开放40年意识形态工作核心作者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的计量分析[J].吉林教育,2019,0(22):3-9.
-
1徐金砖.以科技创新加速推动我国高铁事业[J].中国教工,2016,0(7):15-16.
-
2宋宏.新起点上的中国改革前瞻——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访谈录[J].经济师,2009(9):6-8.
-
3朱克力,谭翊飞.中国新常态:2015经济改革前瞻[J].赣商,2015,0(1):40-47.
-
4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6(7):1-1. 被引量:2
-
5习近平:发动科技创新强大引擎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精神文明导刊,2016,0(7):1-1.
-
6孙静.刍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0(22):155-155.
-
7谢远学.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J].政治学研究,2013(2):11-19. 被引量:1
-
8林双川.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前瞻[J].人民政坛,2007(12):20-21. 被引量:3
-
9樊瑛华.加入WTO与中国公共行政改革前瞻[J].现代人事,2003(1):26-27.
-
10冯德兰.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启示[J].三明学院学报,1996,14(1):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