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代学校德育从物化到人本化的转向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传统德育具有明显的"物化"倾向,这种倾向降低了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桎梏了学生德性的发展。为把德育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当代德育必须实现从"物化"到人本化的转向。人本化德育是以人为本的德育。人本化德育要求德育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与评价等都要体现以人为本。
作者
范树成
杜春梅
机构地区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5,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06JA880018)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德育
人本化
学生德性发展
路径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19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8
参考文献
1
1
鲁洁 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119
1
彭寿清.
德育的理想与高校学生德育[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4):88-92.
被引量:5
2
王圣祯,孙秀丽.
理性与情感的交融——寻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合理张力[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47-48.
被引量:1
3
庄三舵.
论道德回报[J]
.云南社会科学,2005(6):50-54.
被引量:11
4
黄英杰,冯文全.
《管子》的德育思想研究[J]
.管子学刊,2005(4):24-27.
被引量:7
5
戴迎峰.
班级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再认识[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1):179-181.
被引量:31
6
龙宝新.
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范式转换与路向[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2):42-47.
被引量:5
7
李尚群,胡杨.
科技时代的伦理恐慌与德育失语[J]
.高等农业教育,2006(3):28-30.
8
朱丽翔.
德育的人文价值[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3):215-217.
被引量:2
9
陈民利.
关于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反思[J]
.教育探索,2006(1):97-99.
被引量:8
10
卢文忠.
试论主体性德育的建构理路[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8):73-7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1
1
沈建华.
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的基本含义、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81-85.
被引量:64
2
沈建华.
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发展的目标、原则与网络[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4):66-69.
被引量:20
3
王有安.
用科学发展观更新教育观念[J]
.发展,2009(2):118-119.
被引量:2
4
黄明理.
杜威论道德与人性[J]
.学海,1998(1):80-83.
被引量:4
5
鲁洁.
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4):1-2.
被引量:69
6
周玉龙.
构建求真务实的学校德育评价体系[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5):44-45.
被引量:4
7
宋凯峰.
浅议德育工作方法[J]
.行政与法,2002(12):70-71.
被引量:1
8
肖群忠.
人性与道德关系新探[J]
.甘肃社会科学,2001(5):12-18.
被引量:21
9
高军.
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浅谈[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71-72.
被引量:2
10
冯建军.
主体教育的历史透视[J]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1(4):1-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9
1
杨序海.
在德育教育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J]
.学理论,2009(12):7-8.
被引量:1
2
李海.
试论学校德育范式的现代转换[J]
.教育评论,2009(5):39-41.
被引量:4
3
李海,张艳萍.
浅议德育理念的现代转换[J]
.教育探索,2010(2):143-144.
被引量:7
4
王晓丽.
“主体”认知发展与德育范式转换探析[J]
.高教探索,2010(4):109-112.
被引量:3
5
王晓丽.
人性:德育建构的始基[J]
.道德与文明,2012(2):115-119.
被引量:3
6
纪元,张桓,柳云,薛涛,赵岩.
我国学校德育从物化到人本化的转向研究[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6(3):51-54.
7
张书霞.
美国高校德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州大学学报,2014,31(6):96-101.
被引量:1
8
卢伯春.
“多维整合”:学校体育中德育的新走向[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5):95-99.
被引量:30
9
牛远,纪元,张桓.
罗杰斯人本主义德育观对我国德育工作人本化的启示[J]
.科技信息,2014,0(12):294-294.
二级引证文献
48
1
朱宏霜.
论德育的过程哲学与德育理念的过程性转向[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6):131-133.
被引量:3
2
杨现勇.
我国德育范式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
.湖北社会科学,2011(5):183-186.
被引量:2
3
王玉香.
工具性价值与终极价值的统一——德育价值功能的再认识[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11(2):61-65.
被引量:1
4
朱宏霜.
论德育的过程哲学与德育理念的过程性转向[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5):81-83.
被引量:1
5
周小李.
整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高校德育理念研究述评[J]
.现代大学教育,2011,27(3):83-88.
被引量:5
6
李德全.
新时期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考——基于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解读[J]
.社会科学家,2012,27(11):118-121.
被引量:5
7
施冰芸.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高职德育范式嬗变与重构[J]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12(2):50-54.
8
杨现勇.
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发展与德育价值观的转向[J]
.理论月刊,2014(1):46-49.
被引量:3
9
师育智.
新课程下的德育理念新内容[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6):148-148.
10
崔华勇.
构建新范式:价值观变迁中的中国德育应对之路[J]
.昭通学院学报,2014,36(2):106-111.
被引量:1
1
张慧莉.
人格教育对当代学校德育的要求[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6):15-15.
2
李鸿雁,郑雅维,牛海花.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本化德育教育模式研究[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0,20(2):51-53.
3
熊礼杭.
高校德育教育的人本化探究[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1):139-142.
被引量:3
4
黄恒学,贾茂来.
新时期大学生人本化德育构建模式[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9(2):39-42.
5
孔令帅.
欧美国家中小学人本化德育动向[J]
.中国德育,2017,12(4):7-8.
被引量:1
6
高岩.
以学生为本:当代学校德育的价值追求[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1):1-3.
被引量:1
7
韩克燕,赵鹏程.
赫尔巴特训育理论及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J]
.科教文汇,2012(3):14-14.
8
秦建芳.
语文教学,别给“负能量”开门[J]
.内蒙古教育(B),2015,0(12):60-61.
9
郭琳.
历史课程的德育教育探究[J]
.新课程学习(中),2009,0(3):11-11.
10
陈选玲.
新世纪语文教学理应重视人文教育[J]
.决策探索,2014(22):62-63.
教育探索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