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丁玲与“伤痕文学”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79年初丁玲复出于文坛时,“伤痕文学”业已蔚为新时期文学创作的主潮,并由此引发了关于“歌颂与暴露”问题的激烈论争。受“五四文学传统”和“革命文学传统”这两种不同文学传统的影响,她在这场文学论争中表现出了相当复杂、矛盾的态度。
作者
秦林芳
机构地区
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1,共5页
基金
江苏省"333工程"
"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SJD750022)"两种文学传统与丁玲的文学创作"的成果之一。
关键词
伤痕文学
丁玲
五四文学传统
文学创作
文学论争
主潮
歌颂
革命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69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8
1
丁玲.《(“牛棚”小品)刊出的故事》,《丁玲全集》第9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99页.
2
丁玲.《写给女青年作者》[A]..《丁玲文集》第6卷[C].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44页.
3
丁玲.《如何能获得剞作的自由》,《丁玲全集》第8卷,第152页.
4
丁玲.《答(开卷)记者问》,《丁玲全集》第8卷.第11页.
5
丁玲.《谈谈文艺创作》,《丁玲全集》第8卷,第113页.
6
丁玲.《谈写作》[A]..《丁玲文集》第6卷[C].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80页.
7
丁玲.《解答三个问题》,《丁玲全集》.第8卷,第60页.
8
丁玲.《我读(高山下的花环)》,《丁玲全集》.第9卷,第291页.
9
丁玲.《序(小船.小船)》,《丁玲全集》.第9卷,第127页.
10
丁玲.1980年12月4日日记.《丁玲全集》.第11卷,第496页.
二级参考文献
2
1
中国银行系统全国金融红旗手红旗单位(集体)名单[J]
.中国金融,1981(9):47-47.
被引量:1
2
胡绩伟.
劫后承重任 因对主义诚——为耀邦逝世十周年而作[J]
.书屋,2000(4):4-3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69
1
孙大坤.
最后的“革命情书”——重读丁玲回忆录《魍魉世界》[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2):52-68.
被引量:1
2
黄科安.
从“性别”到“政治”——论丁玲早期小说创作思维的起点[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4):81-85.
被引量:1
3
秦林芳.
丁玲与周扬[J]
.书屋,2005(6):72-75.
被引量:3
4
王晓芳.
论丁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J]
.作家,2012(16):17-18.
5
郭丽娟.
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22):27-28.
6
孙桦.
当代军旅文学中“异端”英雄形象塑造的意义与价值[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S1):99-101.
被引量:1
7
朱郁文.
丁玲的被另类[J]
.粤海风,2010(2):20-24.
8
陆文采,贾世传.
丁玲研究75年(1930—2004)的沉思——纪念丁玲诞辰一百周年[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4):81-86.
9
王少杰.
留学生小说的悲悯感与跨语际实践问题——关于《纽约客》叙事视野的一种解说[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4(1):33-38.
被引量:3
10
刘增杰.
静悄悄地行进——论9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研究[J]
.文学评论,2002(2):88-97.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20
1
秦林芳.
丁玲《杜晚香》:政治功利与道德诉求的聚合[J]
.文教资料,2007(36):21-23.
被引量:6
2
牟豪戎.
丁玲散文近作漫议[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0(3):114-121.
被引量:1
3
张目.
丁玲小说中的三个女性[J]
.文艺争鸣,1993(5):39-43.
被引量:1
4
张如法.
丁玲─—描写将近一个世纪中国妇女系列形象的文学界第一人[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4(1):30-36.
被引量:5
5
曹秦波.
从阿毛姑娘到杜晚香——试谈丁玲小说中的三个工农女性形象[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92,12(1):68-75.
被引量:2
6
孙玉君.
反叛之路皈依之旅——丁玲小说创作中女性意识的显隐浮沉[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42-144.
被引量:6
7
胡明贵.
丁玲创作中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消长[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1):57-63.
被引量:4
8
张永泉.
走不出的怪圈——丁玲晚年心态探析[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1):29-36.
被引量:15
9
耿庆伟.
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互渗——丁玲后期女性文学创作试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0(7):72-76.
被引量:1
10
王富仁.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略说[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7-58.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黄丹銮.
劳动妇女的主体性及其书写限度——对丁玲《杜晚香》的再思考[J]
.现代中文学刊,2023(3):58-6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海波.
相向而行的“主体改造”:延安时期新闻场域的两种“新女性”[J]
.妇女研究论丛,2024(1):75-87.
被引量:1
1
王忠信.
转型与嬗变——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精神走向[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6-98.
2
朱晓进.
五四文学传统与三十年代文学转型[J]
.新华文摘,2010(4):91-95.
3
钱理群.
胡风与五四文学传统[J]
.文学评论,1988(5):37-50.
被引量:12
4
林英魁.
理解“五四”文学传统的另一个维度——评王晓明《一份杂志和一个“社团”——重识“五·四”文学传统》[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5):7-8.
5
周葱秀.
胡风:鲁迅创作经验的杰出总结者[J]
.鲁迅研究月刊,1997(4):48-56.
6
陈国恩,任秀霞.
萧红小说与“五四”文学传统[J]
.北方论丛,2004(3):36-39.
被引量:3
7
赵彬,崔煜杨.
当代女性诗歌中的身体书写与五四革命文学传统的关系[J]
.华夏文化论坛,2012(1):179-185.
8
王德威,杨柳,张园.
我的文学研究之路[J]
.长江学术,2014(1):5-10.
被引量:4
9
石兴泽.
老舍文学世界的构建与五四文学传统[J]
.东岳论丛,2003,24(2):127-131.
被引量:5
10
齐大卫.
从一个不确切的命题看文艺的歌颂与暴露[J]
.云梦学刊,1986,10(3):29-35.
文艺争鸣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