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逃亡——阎连科的《风雅颂》
被引量:14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4,共5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二级参考文献3
-
1弗洛姆.《人类的破坏性剖析》[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49页.
-
2弗洛伊德.《文明与缺憾》,第65页.台肥.安徽文艺出版社,l996.
-
3[美]刘易斯·芒德福:《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第178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
共引文献13
-
1胡莹莹.阎连科“耙耧山脉”小说研究述评[J].文教资料,2007(34):122-126. 被引量:1
-
2刘卫东.论新世纪长篇小说中“大学叙事”的不足与缺失[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6):40-45.
-
3王德威.革命时代的爱与死——论阎连科的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07(5):25-37. 被引量:28
-
4李振明.“雅”与“颂”随“风”而逝——文化迷惘与《风雅颂》的象征化叙述[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25(3):81-84.
-
5傅修海.被虚无笼罩的追求——阎连科小说《风雅颂》的叩问及其他[J].文艺争鸣,2011(5):165-167. 被引量:2
-
6张国亮.乡下人进城后的困境——解读不同时期进城的“乡下人”[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11,6(3):74-77.
-
7桦桢.《风雅颂》和阎连科的理想国[J].小说评论,2011(6):106-110.
-
8张国亮.乡下人进城后的双重困境——解读不同时期进城的“乡下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24-27. 被引量:1
-
9杜昆.乌托邦精神的式微和嬗变——后新时期知识分子小说结尾的意义[J].山花,2013(5):141-152.
-
10张军府.时代精神困境的信使——评阎连科的《风雅颂》[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5):106-108.
同被引文献72
-
1阎连科.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J].花城,2008(3):194-198. 被引量:11
-
2肖莉,高志明.从审丑走向审美——《日光流年》中通感的叙事功能[J].小说评论,2009(S1):11-14. 被引量:4
-
3柳建伟.立足本土的艰难远行──解读阎连科的创作道路[J].小说评论,1998(2):30-35. 被引量:8
-
4曹书文.论“瑶沟人系列小说”的价值与局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3):68-72. 被引量:3
-
5南帆.反抗与悲剧──读阎连科的《日光流年》[J].当代作家评论,1999(4):80-87. 被引量:22
-
6林舟.乡土的歌哭与守望——读阎连科的乡土小说[J].当代文坛,1997(5):25-27. 被引量:19
-
7陈晓明.废墟上的狂欢节──评《废都》及其他[J].天津社会科学,1994(2):61-67. 被引量:18
-
8朱向前.乡土中国与农民军人──新时期军旅文学一个重要主题的相关阐释[J].文学评论,1994(5):42-51. 被引量:12
-
9李丹梦.从突围到沦陷:“独语”的叙述——评《受活》[J].文学评论,2004(5):52-57. 被引量:9
-
10陈思和.试论阎连科的《坚硬如水》中的恶魔性因素[J].当代作家评论,2002(4):31-44.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14
-
1钟世杰.试论阎连科文学世界的“城乡”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8):40-41.
-
2杜诗兵.乡土叙事的消隐自我和走向共名——由阎连科《丁庄梦》的主题看其创作转身[J].语文知识,2009(4):20-22.
-
3王丽娜.三色“视界”的营造——对《我与父辈》的另一种解读[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5):15-16.
-
4孟庆澍.知识分子及其问题——也谈阎连科的《风雅颂》[J].艺术广角,2010(6):23-27.
-
5刘思谦.当“学术”遭遇权力、金钱与性——阎连科《风雅颂》主人公杨科解读[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2(2):56-62. 被引量:1
-
6焦红涛.“身体的叙事”——阎连科小说的一种读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2):147-150. 被引量:1
-
7徐大鑫,邹志远.论阎连科的荒诞世界--以《风雅颂》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0(5):19-21.
-
8张瑞杰.《风雅颂》:乡村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J].小说评论,2014(4):189-192.
-
9何睿.隐藏在现实背后的“网”——狄德罗“美在关系”美学视域下的阎连科《炸裂志》[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3):85-88. 被引量:1
-
10艾翔.道德理想国的构建[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5):121-125. 被引量:1
-
1饶益波,孙先英.邵晋涵《南江札记》羼入《仪礼集说》考论[J].图书馆杂志,2016,35(9):100-102.
-
2罗丽杰.论柿本人麻吕的「儀礼歌」与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3):100-106. 被引量:2
-
3张国功.世间清景是微凉——读洪亮《夏木清阴》兼论其宋代文化情结[J].湖南文学,2009,0(8X):15-17.
-
4胡迎建.欧洲归来作[J].老友,2014,0(11):20-20.
-
5程书遥.浅析《诗经》中的燕飨仪式[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92-93.
-
6陈万葵,张紫军.浅议秦汉仪礼承前启后的地位——以郊祀礼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9(3):58-60.
-
7张国功.世间清景是微凉──读洪亮新著《夏木清阴》兼论其宋代文化情结[J].民族艺术,2001(2):213-217.
-
8张玉泉.郊劳台及郊劳礼[J].北京文史,2005(1):46-47.
-
9张德付.《仪礼疏》术语释——以《乡射礼疏》为例[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6(6):82-87. 被引量:1
-
10王秀臣.仪礼时代与中国早期文学思想[J].文艺评论,2014(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