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客观理性向交往理性的嬗变——论哈贝马斯对法兰克福学派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最主要的理论家,哈贝马斯重建了理性概念,他试图通过对交往理性的诉求,把理论理性、道德实践观以及审美判断统一起来。生活世界是理论理性、道德实践观以及审美判断三者有效统一的背景,发生在生活世界中的交往行为则是三者有效统一的中介。哈贝马斯使法兰克福学派从客观理性向交往理性的范式转型,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蕴。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马俊领,刘卓红.论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启蒙批判早期进路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8(11):42-45. 被引量:8
  • 2[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91.
  • 3[德]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M].郭官义,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 4[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0;100.
  • 5[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二卷[M].洪佩郁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173.

二级参考文献6

  • 1霍克海默集[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169,183,189,179.
  • 2[德]哈贝马斯 曹卫东 译.交往行为理论:行为合理化与社会合理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4[德]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3.
  •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 6[德]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250.

共引文献88

同被引文献29

  • 1潘陶.“学分银行”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4(09X):58-60. 被引量:18
  • 2余玉花,陈洪连.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发展目的——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72-77. 被引量:7
  • 3[法]福柯.交往的大师.Esprit杂志,1982,(3).
  • 4[德]哈贝马斯,米夏埃尔·哈勒.章国锋.作为未来的过去--与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对话[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 5[美]古特曼,汤普森.杨立峰.民主与分歧[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 6[美]本哈比.黄相怀.民主与差异:挑战政治边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 7[澳]德雷泽克.丁开杰.协商民主及其超越:自由与批判的视角[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 8Seyla Benhabib. Toward a DeliberativeModel of De- mocracy Legitimacy [ A ]. Democracy and difference, Princeton[ 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 9[德]查理斯·拉莫.关于事实与规范的回顾性讨论会--德国哲学纪事[M].1993.
  • 10Chantal Mouff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or Agonistic Pluralism? [ J ]. Social Research, Fall, 1999, (66).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