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诗经》、“楚辞”看先秦时代南北文化的差异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诗经》和"楚辞"作为先秦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集成,深刻而生动地体现了那个时代因人文地理和历史演进不同阶段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南北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具体表现为:宗教信仰上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的分野;思想取向上务实入世与玄想超越的异途;思维方式上理性思维与巫术思维的区隔;审美意识上和谐含蓄与奇崛铺张的迥异等。
作者
刘红红
张玉春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教授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154,共6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关键词
《诗经》
楚辞
先秦
南北文化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高婉瑜.
论祭祀诗反映的南北文化——以《周颂》、《九歌》为考察中心[J]
.浙江学刊,2002(1):82-87.
被引量:9
2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近代文论选》(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772页.
3
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近代文论选》(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572页.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M].中华书局,1988年..
2
.《日书》[M].,..
3
《三礼》岳麓书社,1989年版,第356页.
4
桓谭.《新论》.
5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第124-125页.
6
该比例依屈万里<诗经诠释)中,明确注出“祀某王”的标准换算。然实际观察诗句意涵,比例应该更高。
7
《周礼·小宗伯》:“祭之曰,表?盛,告絜展器,陈告备,及果筑鬻,相治小礼。诛其怠慢者。”《周礼·祭仆》:“祭仆掌受命于王,以眡祭祀,而警戒祭祀有司……纠百官之戒具。既祭,帅群有司而反命,以王命劳之,诛其不敬者。”祭祖典礼必须庄严肃穆,不得有失。
8
《国殇》所祭何神?许建昆对传统“祀人鬼之歌”的说法提出质疑。许氏以为《国殇》应为山川鬼神祭祀,因为《九歌》所祭对象,均为山川鬼神,若将《国殇》解成祀人鬼,则破坏《九歌》山川鬼神祭祀之统一型态。王祥龄于《中国古代崇祖敬天思想》中,谈及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经过自然、图腾、祖先三时期的进程,又殷人碲祭,首先祭天、自然神、四方之神,最后才演变成也祭先公、先王。而且,秦简《日书》的祀“外鬼”之典,祭祀丰厚,以求平安,《国殇》也应和《日书》祀外鬼相类,它是楚王祀敌国阵亡将士之灵,透过祭祀手段,将无所皈依的外鬼,转换为楚国的祖灵,甚至是楚国天兵战将,保护楚国子孙。参阅许建昆:《<国殇>乃祭祀战死楚境之敌国军士考》,收于《传统文学的现代诠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第253-257页。
9
本文认为《周颂》与《九歌》文化的歧异,主要因素是政治与文化的结合。此处的政治(力),指在周代严密的宗法制度与封建制度的交互作用下,所产生的政治现象。周公制礼作乐,国家礼治化,祭祀的最终意图,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透过层级式祭祀礼仪,强化各阶层的宗法意识。而钱穆云:“殷周两代的政治力量,无疑的已超越于宗教之上了。”“礼治只是政治对于宗教吸收融和以后所产生的一种治体。”见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台北:正中书局,1987年,第38-39页。
10
周代是一个高度礼治化的国家,所有制度,必须循礼而行。祭祀活动的相关规定,钜细廓遗,无论是庙制、含贝、殡葬、哭丧时间等等,均有等级区别。参阅《札记》中《礼器》、《祭法》、《杂记》诸篇。
共引文献
8
1
严奉利,郭杰.
从《诗经》、《楚辞》中的祭祀诗看先秦时期“天人合一”思想[J]
.社科纵横,2008,23(3):102-104.
被引量:2
2
蔡凌.
先秦时期南北宗教的差异及其对文学风格的影响——从《诗经》《楚辞》中的祭祀诗来观照[J]
.沧桑,2007,0(3):151-152.
3
张珂.
《诗经·豳风·七月》——周代风俗之缩影[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5):99-100.
4
何君丽.
《诗经》祭祀诗的特点探析[J]
.科教文汇,2011(35):62-62.
5
谢英倩.
浅析《周颂》与《九歌》的差异及原因[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4):91-92.
6
李惠姊.
从《颂》和《九歌》中微探南北方祭祀文化[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2):66-69.
被引量:1
7
李佳玉.
近三十年《诗经·周颂》的研究综述[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10):4-9.
8
孙青丽,夏秀敏,王慧,吕良波,吴妍,杨益民.
广州榄园岭遗址先民祭祀遗迹的炭屑和植硅体分析[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29(4):53-6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
1
张伟然,周鹏.
唐代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及相关问题[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20(2):5-11.
被引量:18
2
曹诗图,王衍用.
梁启超的人地关系研究及其学术思想[J]
.地理科学,1996,16(1):58-65.
被引量:5
3
跃进.
秦汉时期的“三楚”文学[J]
.文学遗产,2008(5):12-22.
被引量:3
4
章培恒.
从《诗经》、《楚辞》看我国南北文学的差别[J]
.中国文化,1989(1):60-65.
被引量:5
5
曹虹.
清代常州骈文集群形成的地域机缘——以家族与交友为视角[J]
.文学遗产,2010(4):86-93.
被引量:4
6
崔晓新.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指瑕十二则[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2):98-100.
被引量:1
7
跃进.
振奋人心的考古发现——略说郭店楚墓竹简的学术史意义[J]
.文史知识,1998(8):35-41.
被引量:6
8
蒋寅.
清代诗学与地域文学传统的建构[J]
.中国社会科学,2003(5):166-176.
被引量:87
引证文献
3
1
秦艳.
屈赋与《诗经》比较之疑议[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5):85-88.
2
张明强.
论清初骈文家地理分布与地域骈文流派[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3(5):68-74.
3
罗时进.
唐诗“南”“北”之分的可能性与论说限度[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1):124-133.
1
马大勇.
种子推翻泥土,溪流洗亮星辰——网络诗词平议[J]
.文学评论,2013(4):53-64.
被引量:21
2
王兆胜.
林语堂与邵洵美[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77-80.
被引量:1
3
陈桐生.
《离骚》比兴形态早于《诗经》[J]
.文艺研究,1996(6):153-155.
被引量:5
4
程小青,洁白的小羽毛(图).
异途同归[J]
.青少年文学(下半月),2010(8):70-76.
5
李静.
《儒林外史》两种价值体系初探[J]
.宜春学院学报,2002,24(3):63-68.
6
郑师渠.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思想解放取向[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6):127-127.
7
袁建华.
论“迷惘的一代”作家的思想取向与审美追求[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9(1):98-103.
8
刘项.
反抗·屈服·死亡——鲁迅笔下女性形象的异途同归[J]
.北方论丛,1999(2):68-69.
9
卫俪.
元杂剧中的梦意象及其文化解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S1):258-260.
被引量:1
10
陈丽荣.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独特艺术风格及其成因[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97-99.
被引量:1
广东社会科学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