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社会理性化追求的形成与分化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社会理性化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追求,这个追求源于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人文主义追求的分化,是启蒙运动之后在法国革命和德国古典哲学中极端化的理性主义转向社会的产物。明确揭示社会理性化追求的演化逻辑,清楚认识社会理性化追求压抑感性的片面性,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当代社会学对社会理性化追求的反省与批判,而且,也可以把握当代社会学转向感性世界、提升感性存在的深远意义。
作者
刘少杰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73,108,共9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社会理性化追求
社会理论转向
社会学
人文主义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72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刘少杰.
当代社会学的理性化反省与感性论转向[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22(3):82-88.
被引量:17
2
莫尔.《乌托邦》.刘成韶译.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84页.
3
迪尔凯姆.《关于社会学和哲学的论文》.叶启正.《进出<结构-行动>的困境》.台北,三民书局,2000年,第247页.
4
笛卡尔.《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35页.
5
伏尔泰.《哲学通信》,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6
马尔库塞.《理性与革命》,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7
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第493页.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2页.
9
孔德 黄建华译.《论实证精神》[M].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1页.
10
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7页.
二级参考文献
4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
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化》,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4
科斯,诺斯,威廉姆森.《制度、契约与组织》,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共引文献
725
1
杨逐原,郝春梅.
媒介空间中的情感演化研究——基于情感具身性的视角[J]
.全球传媒学刊,2022,9(6):53-67.
被引量:3
2
潘炜,解学芳.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政府购买惠民演出服务:结构化困境与优化路径[J]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23,32(1):200-216.
被引量:1
3
汪进元,张艳.
论社会制约权力——权力制约的再思考[J]
.法商研究,2004,21(4):84-90.
被引量:12
4
方世南.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刻意蕴与当代价值——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9-16.
被引量:17
5
顾智明.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6
章剑生.
论政治文明与程序正义[J]
.江海学刊,2004(4):120-124.
被引量:6
7
乔耀章.
重构政府经济基础——对转变政府职能问题的深度思考[J]
.浙江学刊,2004(4):16-26.
被引量:8
8
李希秋,李晶晶.
对主体趋利行为最大化的道德指问[J]
.江汉论坛,2004(8):24-26.
被引量:3
9
牛亚君,丁德昌.
试论党的执政为民本质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价值[J]
.江汉论坛,2004(8):49-51.
被引量:2
10
赵德宇.
日本近代化溯源——洋学[J]
.日本学刊,2004(4):136-149.
被引量:2
1
刘少杰.
社会理性化的感性制约——建构和谐社会的难题[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2):34-39.
被引量:27
2
马殿富.
当代公共管理的社会学转向[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49):113-114.
3
刘少杰.
当代社会学的理性化反省与感性论转向[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22(3):82-88.
被引量:17
4
刘纲纪.
论美学理论的更新[J]
.学术月刊,1988,20(5):41-47.
被引量:1
5
赵英朝.
领导本质的演化逻辑及其变迁启示[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6,37(3):48-51.
6
张爱凤.
“泛娱乐化”批判的文化社会学转向[J]
.求是学刊,2009,36(2):100-102.
被引量:3
7
张广昆.
公文制行中传统文化意识与法制观念的冲突[J]
.办公室业务,1998(2):46-47.
8
王世军.
论城市规划的社会学转向[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2):45-50.
被引量:5
9
方俊.
启蒙与规训:青年研究的现代性特征[J]
.青年探索,2014(2):68-72.
被引量:1
10
潘知常.
试论感性存在的美学——本体涵义[J]
.殷都学刊,1991,12(4):127-130.
天津社会科学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