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苏州市杂交粳稻发展前景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苏州市发展杂交粳稻20年,育(引)了如常优系列、泗优422、甬优8号等一批杂交粳稻组合,在生产上得到了较大面积的应用。文中提出了对苏州发展杂交粳稻对策及前景展望。
作者
林一波
吴锡清
何建华
周建明
机构地区
江苏省苏州市种子管理站
出处
《中国种业》
2009年第1期25-27,共3页
China Seed Industry
关键词
苏州
杂交粳稻
前景
分析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22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10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叶彩玲,霍治国.
气候变暧对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的影响[J]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1(4):9-10.
被引量:28
2
杨振玉,张宗旭,魏耀林,赵迎春,高勇.
粳型特异亲和恢复系C418的选育及其特性[J]
.杂交水稻,1998,13(3):31-32.
被引量:38
3
王才林.江苏省杂交粳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第四届中国杂交粳稻科技创新论坛.2007.
4
林一波,何建华,袁进康,陆海明,蒋建根,周建明,端木银熙,孙菊英.
基础性因子对杂交粳稻常优1号制种产量的影响[J]
.杂交水稻,2006,21(6):29-31.
被引量:7
5
邓华凤,何强,舒服,张武汉,杨飞,荆彦辉,东丽,谢辉.
中国杂交粳稻研究现状与对策[J]
.杂交水稻,2006,21(1):1-6.
被引量:144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黄大军.
云南滇型杂交粳稻育种取得新进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5):523-523.
被引量:9
2
李成荃,王守海,王德正,罗彦长,张培江,吴爽,杜士云,许传万.
安徽省杂交粳稻研究回顾与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4.
被引量:11
3
杨振玉.
我国杂交粳稻的发展及其技术策略[J]
.杂交水稻,2005,20(2):5-6.
被引量:34
4
李丁民.
杂交水稻组合选配的理论和实践[J]
.杂交水稻,1994,9(3):38-41.
被引量:7
5
迟克生,华泽田,杨振玉,苏玉安,郑玉辉.
北方杂交粳稻不育系选育和提纯[J]
.辽宁农业科学,1995(6):41-43.
被引量:11
6
张四珍,袁勤,蔡福根,全立勇.
我国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
.上海农学院学报,1995,13(3):227-231.
被引量:2
7
王才林,汤玉庚.
我国杂交粳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5):8-13.
被引量:26
8
邓华凤.
第2届杂交粳稻科技创新研讨会在天津召开[J]
.杂交水稻,2005,20(5):65-65.
被引量:2
9
杨振玉,高勇,赵迎春,魏耀林,华泽田,张忠旭,高日玲.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
.作物学报,1996,22(4):422-429.
被引量:63
10
..新华社信息专电.杂交水稻占我国种植面积一半[EB/OL]..www.beidahuang.net.cn/lscp/dami/china/0027.htm,,2001-11-06..
共引文献
210
1
陈立涛,王永芳,马继芳,董志平,刘敏,董航宇,刘莉,郝延堂.
夏季高温对冀南地区棉铃虫和玉米螟蛾量影响的观察[J]
.中国植保导刊,2019,0(12):43-46.
被引量:1
2
马洪文,殷延勃,武绍湖,王昕.
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遗传效应及其相关性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3):237-241.
被引量:1
3
Jian-hua JIANG,Qi-bing ZHAO,Qiang-ming LIU,Lan CHEN,Fu-long CHEN,Bao-jian QIAO,De-lin HONG.
Mining Applicable Elite Alleles of Growth Duration, Plant Height and Panicle Number per Plant by Conditional QTL Mapping in Japonica Rice[J]
.Rice science,2011,18(3):196-203.
被引量:2
4
叶彩玲,霍治国,丁胜利,施生锦,王素艳,侯婷婷.
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环境成因研究进展[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1):90-97.
被引量:86
5
戴正元,李爱宏,刘广清,张洪熙.
江苏“三系”杂交粳稻育种现状及改良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132-136.
被引量:6
6
程旺大,姚海根,张红梅.
南方晚粳杂交稻与常规稻籽粒灌浆及后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J]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2):174-178.
被引量:14
7
方国成,熊佑能,曾庆四,李珍连,武晓智,李培德,卢兴桂.
两系杂交粳稻主要性状亲子关系与组合选配[J]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2):196-199.
被引量:4
8
杨娟,谷福林,苏自强,黄胜东,张美娟.
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比较[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5):5-8.
被引量:8
9
颜春龙,阳峰萍,柳美南,王可可,吴放斌,姚志坚.
水稻品种资源现状浅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5):32-34.
被引量:5
10
石守设,祁玉良,李彩丽,余明慧,申观望,严德远.
豫南稻区“籼改粳”刍议[J]
.耕作与栽培,2007,27(2):40-4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
1
张培江,吴爽,孔令娟,占新春,李泽福,杨惠成.
安徽省粳稻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
.中国稻米,2006,12(6):52-54.
被引量:10
2
尹业华.
湖北省粳稻发展的潜力及建议[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2):2733-273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赵先丽.
南岭乡山区粳稻发展现状与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2):62-62.
1
竭润生,熊寿福,文凤君.
四川盆地大麦发展前景分析[J]
.大麦科学,1994(2):2-4.
2
陆国权,黄冲平,叶立杨,严兆南,蔡二祥.
浙江省马铃薯生产和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J]
.马铃薯杂志,1998,12(2):105-107.
被引量:5
3
张虎.
新疆农业节水灌溉发展前景分析[J]
.跨世纪,2008(7):252-252.
被引量:1
4
庄定元,宋家声.
陕西省大麦发展前景分析[J]
.大麦科学,1991(1):10-13.
5
陈祥峰,刘显耀.
玉米联合收割机发展前景分析[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4):17-17.
6
冯岩.
试论海城市大豆生产情况及发展前景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3):15-15.
7
刘小勐,李玉东,刘人萍,王鹏.
豫农949在豫西南的种植表现及发展前景分析[J]
.种子世界,2008(9):32-33.
8
唐斌,周来强,李文献.
敦化市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发展前景分析[J]
.农业机械(导购),2011(4):57-57.
9
石培泽,杨秀英.
滴灌技术应用试验及发展前景分析[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1995,31(1):63-66.
被引量:7
10
邹岚,卓杰强,杨仁全,程存仁,蒯慧.
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前景分析[J]
.农机化研究,2008,30(4):205-208.
被引量:18
中国种业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