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健脾化瘀方(组成:炒白术、茯苓、莲子、刘寄奴、乌梅炭、夏枯草、马齿苋、马鞭草、白芍、血余炭、木香、炙甘草)治疗;时照组40例,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症状、病理指标评分、外周血CD_3、CD_4、CD_8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38%,对照组为6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病理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腹泻、充血水肿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症状、病理指标也有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CD_3、CD_4、CD_8、CD_4/CD_8均有明显变化(P<0.01,P<0.05)。2组治疗后CD_3、CD_4/CD_8变化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D_4、CD_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方治疗UC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调整免疫紊乱,提高T细胞免疫功能作用有关。
出处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46,共2页
New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