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由彝文假借现象看彝文的发展阶段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彝文假借现象的分析,可以发现彝文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岔路口,它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走向音节文字,另一条是走向更为高效的意音文字。
作者
朱建军
机构地区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中文自学指导》
2008年第4期28-30,共3页
Reviews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Literature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中国文字数字化工程——中文信息化补缺建设”
上海市重点学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B403)
关键词
彝文
假借
发展阶段
分类号
H217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喻遂生.
纳西东巴文本有其字假借原因初探[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1):123-127.
被引量:7
2
刘又辛.
关于汉字发展史的几个问题(下)[J]
.语文建设,1998,0(12):16-20.
被引量:8
3
刘又辛.
关于汉字发展史的几个问题(上)[J]
.语文建设,1998,0(11):34-37.
被引量:21
4
马学良.
再论彝文“书同文”的问题——兼论彝文的性质[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3(2):82-85.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拙文.《纳西东巴文应用性文献考察》[J].中国语言学报,.
2
《一封最新的东巴文书信》,纪念王力先生诞辰100周年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共引文献
37
1
冯时.
山东丁公龙山时代文字解读[J]
.考古,1994(1):37-54.
被引量:17
2
赵峰.
“六书”理论的新发展——唐兰先生“三书说”浅议[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1):39-41.
被引量:2
3
梁光华.
试论汉字及其功绩[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9,19(5):28-33.
4
孔祥卿.
彝文规范的前景[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126-131.
被引量:6
5
张先坦.
“三书说”比较说略[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08-113.
被引量:2
6
甘露.
纳西东巴文假借字研究述评[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4):104-108.
被引量:5
7
王晶.
以“六书”为滥觞的汉字结构类型理论的流变[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1):62-64.
8
孟华.
汉字两书论[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5):55-61.
被引量:1
9
刘本臣,郭俊书.
汉字视角下的修辞定义的再探讨[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5):122-126.
被引量:1
10
韩伟.
论六书研究的历史分期及其学术蕴涵[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5):128-13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7
1
胡志明.
“假借”不是造字法——从汉字的主体性看“假借”[J]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S1):139-140.
被引量:2
2
朱文旭,肖先瑞.
论彝文假借[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6):78-81.
被引量:2
3
马学良.
再论彝文“书同文”的问题——兼论彝文的性质[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3(2):82-85.
被引量:7
4
武自立,纪嘉发,肖家成.
云贵彝文浅论[J]
.民族语文,1980(4):36-42.
被引量:6
5
丁椿寿.
彝文非仿汉字论[J]
.贵州民族研究,1989,9(4):171-175.
被引量:5
6
丁椿寿,于风城.
论彝文的类型及其超方言问题[J]
.贵州民族研究,1981,1(1):77-84.
被引量:7
7
孔祥卿.
彝文规范的前景[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126-131.
被引量:6
8
杨薇.
浅议假借造字兼及“三书说”[J]
.古汉语研究,2000(3):32-34.
被引量:6
9
张隽.
形声字假借声符之类型考辨[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3):175-177.
被引量:2
10
吴泽顺.
论假借音转[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4):1-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张德岁,张雪涛.
国内近十年来“假借”研究综述[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4):129-133.
2
金瑞.
贵州古彝文的造字方式考探[J]
.中国文字研究,2019(1):188-200.
1
郑振峰.
从甲骨文看上古汉语中的假借现象[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4):110-114.
被引量:4
2
沈祖春.
关于假借字分类的研究[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2):55-58.
被引量:3
3
应贤君.
浅淡形声字的初文[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21-122.
4
邢华.
甲骨文动植物字假借现象的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4):105-106.
5
李瑞河.
汉字中的假借现象[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4(1):87-88.
6
甘露.
东巴文假借现象初探[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6-80.
7
张维维.
《祭署·神鹏与署斗争的故事》中假借现象研究[J]
.作家,2011(22):187-188.
8
龙仕平.
《说文解字》训释语引证中的假借观[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4):80-83.
9
甘露.
纳西东巴文假借字研究述评[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4):104-108.
被引量:5
10
曾恺.
论《古韵标准》中的方音假借现象[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1):86-87.
中文自学指导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