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未完成的主体性——新时期中国文学主体性理论之反思与重建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新时期文学主体性自80年代中期提出,至今经历了建构、质疑、反思的历程,当下反思主体性概念20余年来的发展嬗变对文学理论界而言是必要的。刘再复提出文学主体性概念的现实语境是本土化的,其后西方现代/后现代话语的大量引入,使中国文学主体性内涵逐渐丰富,实现了从主/客对立的认识论主体到交往对话的存在论主体之间的转化。主体性是未完成的,无论是主体性还是主体间性,都是其存在状态。中国文学主体性之建构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作者 方亭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12期19-21,25,共4页 Social Scientis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二级参考文献17

  • 1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J].文学评论,1985(6):11-26. 被引量:374
  • 2黑格尔 王造时译.历史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6..
  • 3.庄子[A]..诸子集成[Z].北京:中华书局,1954..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t人民出版社,1972.32,17,40,35,72,49,25.
  • 5.论语[A]..诸子集成[Z].北京:中华书局,1954..
  • 6曼弗雷德·弗兰克 先刚译.《个体的不可消逝性》[M].华厦出版社,2001年.第60页.
  • 7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8卡西尔 甘阳译.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4.
  • 9凯蒂·索珀.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 10.孟子[A]..诸子集成[Z].北京:中华书局,1954..

共引文献169

同被引文献1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