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的地方参与主体,云南省在中国的周边国际组织外交中扮演了一个新鲜的角色。首先,云南省的积极推动是GMS得以诞生的一个动力源;其次,特殊的制度安排使云南省在GMS中享有"半决策主体"的地位,并发挥了中国方面主要执行主体的作用。云南省参与GMS16年的历程是地方政府作为直接参与者与国际组织发生互动的一个典型案例。
作者
陈迪宇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
出处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21,共6页
International Review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云南省
地方政府
分类号
F114.46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0
同被引文献
173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03
参考文献
6
1
何胜,李霞.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态势及面临问题[J]
.亚非纵横,2008(3):43-48.
被引量:9
2
林明.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呼唤[J]
.中国外资,1996,0(8):36-37.
被引量:1
3
苏长和.
发现中国新外交——多边国际制度与中国外交新思维[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4):11-16.
被引量:69
4
张锡镇.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进展、障碍与出路[J]
.南洋问题研究,2007(3):1-10.
被引量:30
5
王敏正.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情况及云南的地位和作用[J]
.珠江经济,2006(8):2-9.
被引量:7
6
周毅,凌云志.
广西在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4):38-4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苏长和.
自由主义与世界政治——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启示[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7):15-20.
被引量:48
2
[1]湄公河临时委员会 MKG/R90036.湄公河工作规划(开发大西南丛书,四川云南卷)[M].学苑出版社,1991.
3
[3]外交部.GMS合作成果展剪彩仪式在昆明举行[EB/OL].http://www.fmprc.gov.cn/chn/ziliao/wzzt/2005year/dmghcqydecldrhy/t202106.htm.
4
[5]理查森 M.共同开发湄公河:亚洲面临的挑战[N].国际先驱论坛报,2002-10-30.
5
[6]博顿 J.中国的挑战[N].泰国:亚洲时报,2002-08-16.
6
[9]新华社.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目标初步确定[EB/OL].http://www.cec.org.cn/news/showc.asp?ID=20070.
7
[10]利国.老挝加大投入开发水电资源[N].经济日报,2005-12-31.
8
.[N].《人民日报》,1999年12月15日.
9
陈志敏 载陈玉刚 袁建华编.《国际关系的次国家层面:地方政府与东北亚合作》[A].载陈玉刚、袁建华编.《超越威斯特伐利亚体系:21世纪国际关系的解读》[C].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第243-266页.
10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公民社会与政府外交”部分[M].,.第151-189页.
共引文献
110
1
邢伟.
澜湄水资源安全治理的内涵、意义与发展建议[J]
.中国-东盟研究,2019(1):69-80.
被引量:1
2
蔡美卿,杜悦莹.
全球化进程中的“澜湄区域”集成创新研究[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0(6):18-22.
被引量:1
3
李继东,姜楠,金明珠.
身份建构与世界想象:建党百年来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变迁[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5):32-49.
被引量:1
4
张珺.
试析中国的多边制度外交——以中国参与国际反贪腐制度为例[J]
.国际展望,2009,1(3):28-36.
5
郭延军.
大湄公河水资源安全:多层治理及中国的政策选择[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2):84-97.
被引量:42
6
刘黎明,唐媛媛.
论国际联合执法——以湄公河惨案引发的刑事司法协作为例[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3(3):19-25.
被引量:4
7
张一锋.
CAFTA制度约束浅析[J]
.消费导刊,2009,0(5):53-54.
8
周江.
从湄公河惨案的侦破谈国际侦查协作[J]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6(3):19-23.
被引量:2
9
唐维娇.
中国外交梦——之文化解读[J]
.黑龙江史志,2014(1).
10
吴殿廷,赵林,张明,吴昊.
三角稳定原理与中国的外交策略[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1):100-10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73
1
黄亚勤.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瓶颈因素[J]
.求实,2003(z1):165-166.
被引量:5
2
曹聪.
权威、合作和科学发现 SARS和中国科学共同体[J]
.科学文化评论,2006,3(6):5-19.
被引量:7
3
朱立群.
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实践解释模式[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1):19-33.
被引量:38
4
李康,黄晖.
城市化进程中政府推动空港都市区发展研究[J]
.消费导刊,2008,0(16):238-238.
被引量:2
5
龚铁鹰.
国际关系视野中的城市——地位、功能及政治走向[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8):37-42.
被引量:44
6
张良民.
试析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意义[J]
.国际论坛,2005,7(2):45-48.
被引量:3
7
薄燕.
中国与国际环境机制:从国际履约角度进行的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4):23-28.
被引量:9
8
苏长和.
周边制度与周边主义——东亚区域治理中的中国途径[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1):7-14.
被引量:25
9
卢光盛.
大湄公河次地区合作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J]
.东南亚研究,2006(2):15-19.
被引量:8
10
胡建信,姚薇,熊康,刘援,周晓芳,杨礼荣.
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面临的挑战[J]
.环境保护,2006,34(07B):37-3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6
1
苏长和.
中国地方政府与次区域合作:动力、行为及机制[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5):4-24.
被引量:53
2
杨玉珍,任贯中,杨洋.
我国泛亚桥头堡群建设的战略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2):12-15.
被引量:6
3
戴永红,彭念,胡兰.
中国(四川-西藏)与南亚国家次区域合作——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应对策略[J]
.南亚研究季刊,2011(4):61-66.
被引量:1
4
赵梅,袁静梅,谭淑娟.
中国云南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状况及对策研究[J]
.东南亚纵横,2012(11):47-51.
被引量:1
5
祝鸣.
中外城市外事的历史、发展及其展望[J]
.中国名城,2013(2):60-66.
被引量:2
6
毛秀利,周佩.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发展与概况[J]
.现代商业,2013(21):73-73.
7
刘盈,邵建平.
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SWOT分析[J]
.东南亚纵横,2014(5):14-17.
被引量:4
8
邵建平,刘盈.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东盟共同体的重要依托[J]
.国际论坛,2014,16(6):13-18.
被引量:3
9
冯峥.
中国地方政府参与国际制度:互动模式及实证[J]
.国际政治研究,2014,35(6):76-90.
被引量:3
10
谢昕.
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云南临空经济发展分析[J]
.中国城市经济,2011(9X):67-67.
二级引证文献
103
1
闫红果.
20世纪50-80年代上海市援助尼泊尔探析[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1):88-94.
2
姜潭,庞得利.
国界类型与跨境微区域治理成效[J]
.东亚评论,2022(2):169-190.
3
姚全,郑先武.
美国湄公河区域战略的重塑与中国的策略选择[J]
.东南亚研究,2022(2):92-112.
被引量:8
4
吴振.
中国外交中的城市角色[J]
.国际公关,2020(3):4-6.
5
刘炳香.
当代中国公共外交中的地方政府[J]
.理论学刊,2013(5):108-112.
被引量:5
6
阿布来提.依明.
上海合作组织视域下新疆周边国家贸易势力发展及其启示[J]
.昌吉学院学报,2010(5):26-30.
7
朱威烈.
把握机遇,选准路径,实现宁夏新腾飞[J]
.回族研究,2010(4):44-48.
8
杨玉珍,任贯中,杨洋.
我国泛亚桥头堡群建设的战略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2):12-15.
被引量:6
9
张鹏.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地方支持--兼论长三角次区域的地方全球联系与责任[J]
.国际政治研究,2011,32(1):59-75.
被引量:2
10
钟飞腾,张洁.
雁型安全模式与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选择[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8):47-64.
被引量:21
1
张芃菲.
论英国国际组织外交的特点[J]
.学理论,2014(5):24-25.
被引量:1
2
赵清城.
支部应是基层工作的中心──陈云关于支部建设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5(6):42-45.
被引量:5
3
刘延东.
青年工作科学化的又一成果——《青年组织学》序[J]
.中国青年研究,1990(5):7-7.
4
蔺翠牌.
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中的几个法律问题[J]
.法学杂志,1985,6(1):30-32.
5
刘宏松.
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态度、行为与成效[J]
.国际观察,2009(6):1-8.
被引量:10
6
汪宁.
俄罗斯国际组织外交的几个特点[J]
.国际观察,2010(2):36-43.
被引量:2
7
叶江,徐步华.
试论英国国际组织外交的演变[J]
.国际观察,2010(2):28-35.
被引量:4
8
王联合.
美国国际组织外交:以国际刑事法院为例[J]
.国际观察,2010(2):21-27.
被引量:1
9
李津津.
浅论GMS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机制构建中的几个问题[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0(4):35-36.
10
张贵洪.
印度的国际组织外交[J]
.国际观察,2010(2):44-51.
被引量:12
国际观察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