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综合性大学师范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指出了我国中等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了新时代对中等学校师资数量、质量的要求,以及对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的要求,探讨了改革高师教育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综合性大学的高师教育办学模式及其相对优势,提出了高师教育综合化的现实基础和实践设想。
作者
唐忠明
刘鲁庆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教务处
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1,共8页
Education Review
关键词
教师教育
综合性大学
人才培养体系
分类号
G65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36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9
1
课题组.
河北省中学教师基本素质的调查报告[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6(2):38-42.
被引量:1
2
王毓珣,庞学光.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J]
.山东教育科研,2001(5):45-47.
被引量:1
3
周洪宇,但昭彬.
香港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启示[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2(3):75-80.
被引量:8
4
朱新梅.
论我国部属师范大学的现状、问题及发展[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4(1):1-9.
被引量:33
5
彭小虎.
高等师范课程比较研究与我国师范课程体系的建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2(5):62-70.
被引量:74
6
柳国梁.
综合性大学师范专业教育学科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4):30-35.
被引量:4
7
柳国梁.《教育的综合化、人文化与模式的选择》[J].宁波教育学院院报,2001,(3).
8
郭桂英.
高校合并与发展高师教育[J]
.教育研究,1999,20(12):41-45.
被引量:10
9
薛天祥,张金福.
多元、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管理体制的构建[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4(2):5-11.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张传燧.
试论高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8(7):48-52.
被引量:15
2
俞建伟,郑象虹,张真柱.
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的优势和问题[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1(1):52-53.
被引量:13
3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设置处.全国高等学校合并重组一览表(1998-2000)[J].中国高等教育,2000,(22).
4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
檀传宝.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改革报告研究子报告之三[R].
6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88)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9
7
全国高等学校合并重组一览表(1992-1997),中国教育年鉴(98).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
8
母国光,翁史烈.高等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9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2).83.
10
黄宇红.中外师资职前培养过程中教育类课程之比重、内容、方法的比较[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
136
1
牛君霞.
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教育学原理》的探讨[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0-55.
被引量:1
2
彭规荣,王正平.
中国百年高师课程体系的批判与超越[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S1):291-294.
被引量:1
3
陶琳,杨宇梅.
浅议地方师范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44-46.
被引量:1
4
王健,蒋圣林.
关于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几个问题的研究[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3(3):28-31.
被引量:4
5
王健.
关于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2(1):53-57.
被引量:6
6
王俊明.
试论我国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改革[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6(3):56-60.
被引量:3
7
袁渭锟.
试论普通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63-65.
被引量:3
8
谢倩.
生物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和对高校生物教改的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2003(S2):170-175.
被引量:10
9
李奇.
基于教育实习视角的高师地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J]
.经济视野,2013(17).
10
雷沛华.
对英语专业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思考[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7):81-82.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52
1
顾明远.
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J]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6):3-6.
被引量:298
2
李盛兵.
我国高师课程体系的缺失——人文性和师范性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8(5):53-56.
被引量:78
3
沈琪.
中美澳三所大学生物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1998(1):36-38.
被引量:2
4
潘懋元,吴玫.
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J]
.中国高教研究,2004(7):13-17.
被引量:67
5
荀渊.
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回顾与反思[J]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4):8-12.
被引量:49
6
刘辉.
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述评——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例[J]
.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0):56-59.
被引量:4
7
张青.
师范专科学校活动课程的几种实施模式[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9(1):32-34.
被引量:1
8
商利民.
试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案例及其研究价值[J]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6):56-60.
被引量:39
9
周德义.
澳大利亚、新西兰教师管理的启示[J]
.湖南教育(综合版),2005(4):42-44.
被引量:5
10
万明钢.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7):83-87.
被引量:58
引证文献
7
1
周宁之.
关于中澳教师教育课程研究的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2011(1):189-192.
被引量:1
2
曹国洪,牟云刚.
对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发展现状的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2011(5):71-72.
被引量:12
3
孔又专,张楚廷.
论我国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7):50-53.
被引量:4
4
邹婷,张建新,孙玉文,邓超云.
高校师范生教育信仰现状及对策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107-110.
被引量:5
5
王冰玉.
地方高校师范技能体系构建研究——以襄樊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2(5):88-90.
被引量:2
6
冯涛.
基于素质教育的美术教学创新性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2014(10):123-123.
被引量:4
7
张华,陈丰.
基于对口生源的四年制机电技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装备制造技术,2015(11):283-284.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张福兰,张天成,熊静梅,王月英.
湘西地区高校体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J]
.内江科技,2020(5):101-102.
被引量:1
2
张建新.
高校师范生教育信仰的主体性构成探略[J]
.现代教育论丛,2013(4):17-19.
3
吕丽芳.
中国近三年教师教育课程研究现状[J]
.学理论,2011(23):225-226.
4
王嵩.
免费中职师范生师范能力培养初探[J]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2,22(3):65-67.
被引量:3
5
林晓.
对师范生职前职后农村基层意识培育的思考[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2):37-39.
被引量:1
6
隋春艳.
地方普通院校美术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3(13):61-62.
被引量:3
7
林晓.
师范生农村基层意识的培养[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4):29-34.
被引量:2
8
邓显著.
大学美术课程教育改革与创新途径初探[J]
.艺术时尚,2013(8):126-127.
被引量:1
9
孙怀英,王永孝.
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5,0(11):23-23.
10
杨梦玲.
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美术教育研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256-256.
被引量:8
1
袁奕.
关于推进师范教育改革的思考[J]
.南方论刊,2005(1):68-69.
被引量:1
2
熊荣伍.
面向基础教育 加快师范教育的发展[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0(5):51-52.
3
周俊林,土卫东.
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创新人才[J]
.中国高校科技,2013(4):62-63.
被引量:1
4
张轶.
主体性教育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8):388-389.
5
黄雄健,廖抒华,陈坤.
汽车类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3,10(26):20-20.
被引量:1
6
蒋璐璐.
大学生创意、创造、创新、创业能力四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
.时代金融,2015(17).
被引量:4
7
杨立华,李玮琳.
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
.河南科技,2015,34(22).
被引量:1
8
马慧敏.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2,32(12):12-14.
被引量:67
9
冉春秋,崔玉波,董玉瑛.
基于教师科研项目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4):75-76.
被引量:11
10
朱友刚.
对尝试教学法的理解和实践设想[J]
.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0(8):167-167.
教育评论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