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密度、栽植方式与施氮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进一步南方稻区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于2007—2008年在抚市镇进行了密度、栽植方式与施氮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各因素中,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大,每畦种植行数次之,而氮肥用量影响较小,最优组合是密度种植4000穴/667m2,采用垄栽,每畦种二行;氮肥每施纯氮10kg/667m2。
作者
罗胜奎
机构地区
福建省永定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08年第5期33-33,57,共2页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关键词
马铃薯
栽培
试验
产量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663.2 [农业科学—果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55
1
牛若超.
马铃薯大垄双行栽培示范[J]
.中国马铃薯,2010,24(2):84-85.
被引量:14
2
王朝海,龙国.
马铃薯不同生产来源脱毒种薯整薯、切块作种与产量关系研究[J]
.种子,2004,23(10):67-68.
被引量:9
3
孙海林,田丰,张永成.
马铃薯光合速率与产量相关性研究[J]
.中国马铃薯,2005,19(1):26-28.
被引量:20
4
屈冬玉,谢开云,金黎平,庞万福,卞春松,段绍光.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与食物安全[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358-362.
被引量:236
5
刘明月,何长征,熊兴耀,宋勇,沈彤.
长沙地区春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J]
.中国马铃薯,2005,19(3):134-137.
被引量:21
6
何长征,刘明月,宋勇,艾辛,夏志兰,熊兴耀.
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5):518-520.
被引量:35
7
赵沛义,妥德宝,段玉,弓钦,李焕春,于传宗.
内蒙古后山旱农区马铃薯适宜播种密度和播期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5,20(F12):10-14.
被引量:58
8
韦本辉,甘秀芹,韦威泰,覃维治,吴建明,李丽淑,罗霆.
广西发展秋冬种马铃薯及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建议[J]
.广西农业科学,2006,37(3):260-262.
被引量:34
9
韩秀峰,梁春波,石瑛,宿飞飞,陈伊里.
大垄栽培条件下的土壤环境与马铃薯产量[J]
.中国马铃薯,2006,20(3):135-139.
被引量:20
10
黄鹏,温随良,晋小军.
甘肃主要土壤的理化性质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6,31(3):257-262.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6
1
李惠贤,刘永贤,李文宝,梁海玲,杨为芳,曾艳,刘文奇.
5个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不同种植密度对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J]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910-913.
被引量:22
2
吴文荣,袁丁,杨柳.
不同株行距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5):38-42.
被引量:14
3
王耀.
不同覆膜栽培模式与播期互作对寒旱区马铃薯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16,30(3):149-153.
被引量:7
4
高幼华,金光辉,刘喜才,尤晗,李雅南,孙少慧.
行距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6,28(5):14-18.
被引量:5
5
李效文,王友生.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土保持,2018(3):43-46.
被引量:5
6
张丽华,康林.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马铃薯大垄机械化种植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4):67-7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5
1
苏明,黄洁,甘学德,许瑞丽,叶剑秋.
不同株行距对甘薯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5):6-9.
被引量:17
2
李惠贤,刘永贤,农梦玲,李文宝,梁海玲,杨为芳.
不同种植方式对冬种免耕马铃薯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10,24(6):334-337.
被引量:6
3
何忠,唐洲萍,李丽淑,王晖,何新民,谭冠宁.
广西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J]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6):683-685.
被引量:13
4
潘晓春.
干旱半干旱条件下‘定薯1号’密度试验[J]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0):3-4.
5
刘永贤,杨为芳,农梦玲,梁海玲,李文宝,曾艳.
冬闲桑园免耕套种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试验[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1):80-83.
6
韦剑锋,韦冬萍,熊建文,梁和.
马铃薯免耕栽培对土壤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8-11.
被引量:1
7
郭昌永,覃业英,刘永贤,于小梅,黄凤团,杨为芳.
南方高海拔山区脱毒马铃薯原种夏繁试验初报[J]
.中国园艺文摘,2012,28(12):26-27.
被引量:1
8
陈功楷,权伟,朱建军.
不同钾肥量与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6):166-169.
被引量:23
9
张志雯,秦素平,陈于和,乔亚科,武宝悦.
不同行株距对甘薯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7):53-54.
被引量:4
10
张洪亮,许庆芬,张荣华,徐宁,路平安.
种植密度对兴佳2号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15(4):49-50.
被引量:1
1
张贵卿,魏明丽,夏永茂,杨万春.
黑龙江省第三、第四积温带大豆大垄密高产栽培技术[J]
.种子世界,2011(4):43-43.
被引量:2
2
王新勤,郭伟,杨晓华.
玉米区试品种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
.种子科技,2001,19(5):284-285.
3
李红梅.
花生—芝麻间作模式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7):53-53.
被引量:9
4
王新勤,曹广.
玉米新品种丰产性和适应性分析[J]
.中国种业,2008(S1):78-79.
5
冯平万,崔晓明.
密植茶园种植行数与土壤部分物理性表现[J]
.贵州茶叶,1993(1):17-18.
6
梁中伟,曹艳霞,李文文,门洪文,梁英,郭怀清.
推拉系统在玉米有机种植中防治害虫效果研究——以香根草和糖蜜草组成推拉系统为例[J]
.农业科技通讯,2013(10):68-73.
被引量:2
7
徐建强.
大麦新品种“浙大9号”试种示范初报[J]
.上海农业科技,2012(3):53-54.
被引量:1
8
黄闯,潘奇鸿.
广西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
.现代园艺,2014,37(6):52-52.
被引量:3
9
刘德林.
浅谈马铃薯冬季丰产栽培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2014(2):23-23.
10
陈惠阳,冯颖竹,周柳.
广东冬种马铃薯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
.长江蔬菜,2009(X04):46-47.
被引量:3
耕作与栽培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