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民俗学思想发展的道路
被引量:
2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现代科学的中国民俗学,从1918年正式诞生算起,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程。90年当中,民俗学的研究活动曾发生过多次中断或者目标转移的情况,前前后后参加进来的学者们对于学科性质和研究方向的认识也多有不同,因此,如何梳理中国民俗学整体学术思想发展的脉络,就成为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
作者
刘铁梁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24-39,共16页
Folklore Studies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
思想发展
道路
现代科学
研究活动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02
同被引文献
382
引证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205
参考文献
18
1
顾颉刚.圣贤文化与民众文化,1928.
2
《歌谣》周刊在1922年12月创办,前面的48期当中不曾登载故事作品和研究故事的文章,但从第49期开始就增加了传说故事作品和描述风俗的文章,显示出当时的歌谣学实为民俗学的用意.
3
胡适.逼上粱山--文学革命的开始,1934(01).
4
刘铁梁.
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几个阶段[J]
.民俗研究,1998(4):81-89.
被引量:22
5
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1996.
6
罗树杰,刘铁梁.
民俗学与人类学——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三十四[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3):67-73.
被引量:12
7
钟敬文.钟敬文文集.民俗学卷,2002.
8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1949-1979),1980.
9
如,《贵州省民间文学资料》从1957年到1960年编印出45集,包括苗、布依、侗、彝等民族的史诗、叙事诗、歌谣、故事等,"文化大革命"以后又继续编印至72集,此外还有,《侗族民间文学资料汇编》从1959年起编印.现所见者约20集左右.
10
钟敬文文集·民间文艺卷,2002.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杨利慧.
钟敬文及其民间文艺学思想[J]
.文学评论,1999(5):151-156.
被引量:12
2
刘达成.
谈谈傈僳族民间文学[J]
.思想战线,1978,4(6):81-87.
被引量:2
3
高丙中.
中国民俗学的人类学倾向[J]
.民俗研究,1996(2):6-14.
被引量:51
4
钟敬文.
民俗文化学发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5):1-13.
被引量:73
5
弗·雅·普罗普,贾放.
神奇故事的结构研究与历史研究[J]
.民俗研究,2002(3):26-41.
被引量:10
6
[德]海德格尔著 陈嘉庆 王节庆译.《存在与时间》[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7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 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38页.
8
[美]阿兰·邓迪斯编,陈建宪等译.《世界民俗学》第1-9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9
[美]库恩著,李宝恒等译.《科学革命的结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
10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第46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共引文献
102
1
范丽敏.
“张文贵传”民间叙事形态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7(5):78-92.
2
刁统菊.
感受、入户与个体故事:对民俗学田野伦理的思考[J]
.民俗研究,2020,0(2):13-22.
被引量:17
3
黎赵,罗树杰,余勇晖,涂爱仙.
京族哈节蕴含的孝老传统及创新传承的时代价值——基于山心村哈节的田野调查[J]
.中国农村研究,2022(1):230-247.
被引量:1
4
陈勤建.
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边界——民俗学在当下的问题与思考之一[J]
.西北民族研究,2014(3):173-186.
被引量:7
5
曹继东,陈凡.
赛博空间体现现象学──兼论技术与体现的关系[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325-328.
被引量:4
6
王健,徐怡芳.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粤中民居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74-77.
被引量:2
7
陈金文.
试说中国现代民俗学产生的背景[J]
.青海社会科学,2001(4):90-93.
8
岳永逸.
传说、庙会与地方社会的互构——对河北C村娘娘庙会的民俗志研究[J]
.思想战线,2005,31(3):95-102.
被引量:32
9
刘铁梁.
“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0-56.
被引量:131
10
施爱东.
故事的无序生长及其最优策略——以梁祝故事结尾的生长方式为例[J]
.民俗研究,2005(3):5-28.
被引量:26
同被引文献
382
1
周星.
中国民俗学著述中的区域本位、民族本位与事象本位[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4):24-32.
被引量:7
2
方李莉.
“活历史”与工匠知识的建构——以景德镇民窑业研究为例[J]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2):226-238.
被引量:6
3
岳永逸.
实地厚生:李安宅的文化社会学[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2):19-27.
被引量:10
4
陈勤建,周晓霞.
略论民俗与民族精神[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5(4):84-93.
被引量:10
5
菅丰,陈志勤.
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J]
.文化遗产,2009(2):106-110.
被引量:55
6
岩本通弥,西村真志叶.
“都市民俗学”抑或“现代民俗学”?--以日本民俗学的都市研究为例[J]
.文化遗产,2012(2):111-121.
被引量:18
7
迟燕琼.
民俗学视野中的族群艺术传承研究综述[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2(1):68-71.
被引量:3
8
杨茜.
“食”中传情,“餐”中表义——从电影《饮食男女》看中国饮食文化及其社会意义[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S1):115-117.
被引量:4
9
李青.
对传播媒介权力的思考[J]
.国际新闻界,1999,21(3):56-60.
被引量:13
10
刘斌.
大众媒介:权力的眼睛[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2):26-30.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25
1
陈勤建.
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边界——民俗学在当下的问题与思考之一[J]
.西北民族研究,2014(3):173-186.
被引量:7
2
张青仁.
身体性:民俗的基本特性[J]
.民俗研究,2009(2):36-44.
被引量:12
3
孟娟娟.
论民俗博物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3):56-58.
被引量:1
4
彭牧.
民俗与身体--美国民俗学的身体研究[J]
.民俗研究,2010(3):16-32.
被引量:47
5
安德明,杨利慧.
19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民俗学:成就、困境与挑战[J]
.民俗研究,2012(5):13-22.
被引量:20
6
吕微,高丙中,户晓辉,王杰文,宣炳善,彭牧,韩成艳.
定位于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民俗学——“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民俗学前景”笔谈[J]
.民俗研究,2013(4):5-33.
被引量:25
7
高丙中.
中国民俗学的新时代:开创公民日常生活的文化科学[J]
.民俗研究,2015(1):5-15.
被引量:37
8
张士闪.
眼光向下:新时期中国艺术学的“田野转向”——以艺术民俗学为核心的考察[J]
.民族艺术,2015(1):17-22.
被引量:32
9
李华伟.
论民间信仰研究的“华北模式”——民俗学的“华北学派”在民间信仰研究上的成就、优势及前景[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1):48-55.
被引量:5
10
黄清喜.
民俗为民众身体感受之生活事象[J]
.民间文化论坛,2012(3):46-5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05
1
李红艳.
感官秩序与媒介实践:一项短视频与乡村文化接触行为的实证研究[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2(1):23-44.
2
林继富.
惯习与能动性:身体民俗的生活机制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23(5):9-16.
被引量:5
3
李卓玲,路帅.
商河地区山东鼓子秧歌形态流变与民俗文化互构关系[J]
.山东艺术,2023(4):79-86.
4
曾华美.
岭南民俗舞蹈的身体类型、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J]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3,8(3):96-106.
5
董琦.
生活·生计·文化:曹县江米人的符号重构与价值叠加[J]
.美术文献,2024(4):144-147.
6
张赵.
风险社会中的身体实践——以华北“换人”仪式为例[J]
.北京民俗论丛,2023(1):50-62.
7
宣炳善.
浙江舞龙类非遗项目的社区品牌与诗路文化带建设[J]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2(1):52-74.
8
胥秋童.
融入与歧视:符号学视域下残疾人就创业新闻案例分析[J]
.传媒论坛,2022,5(18):80-83.
9
赵国炳,谭广鑫.
文化人类学的身体动作研究及其对体育人类学的启示[J]
.体育与科学,2014,35(4):8-11.
被引量:15
10
韩雷.
暧昧的传统节日保护[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18-23.
被引量:2
1
华智亚.
夷歌数处起渔樵[J]
.读书,2012(7):37-41.
2
乐爱国.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以冯友兰、唐君毅、牟宗三、钱穆为中心[J]
.桂海论丛,2016,32(4):30-39.
3
拜根兴.
论罗唐战争的性质及其双方的交往[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15(1):43-50.
被引量:15
4
王兴德.
战斗英雄李三妈[J]
.小品文选刊,2015,0(8):12-13.
5
托马斯.沙尔平,关山.
作为社会科学的中国研究:历史与展望[J]
.国外社会科学,2004(2):60-63.
被引量:6
6
吴新锋.
身体的在场:妙峰山庙会中的心灵[J]
.民间文化论坛,2015(4):78-81.
7
褚良才.
天文历法谚语与住宅建设[J]
.楼市,2008,0(Z1):141-141.
8
章启群.
重估宗白华——建构现代中国美学体系的一个范式[J]
.文学评论,2002(4):22-30.
被引量:18
9
孔珂.
浅论李济与夏文化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1,0(15):124-125.
10
Mitch.
深造的决定[J]
.疯狂英语(口语版),2010(2):40-41.
民俗研究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